2025年云南考生多少分能上北京交通大学?最低需排名位次多少?今年有意报考北京交通大学的考生,请参考赶考生高考志愿智能填报系统查询的:北京交通大学在云南历年招生录取分数线、位次等数据,考生可以自己测一测被录取的概率!
一、2025年云南高考多少分可以上北京交通大学
2025年云南高考考生要想上北京交通大学本科批:历史类预估需599分左右(位次3284名左右),物理类预估需596分左右(位次8818名左右)。
1、2024年北京交通大学在云南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622分(位次1143),物理类为515分(位次41327)。
2、2023年北京交通大学在云南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600分(位次1371),物理类为591分(位次7158)。
3、2022年北京交通大学在云南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637分(位次1050),物理类为599分(位次8435)。
注:以上只是云南高考最低多少分能进北京交通大学,可选择的专业范围较窄,若是打算报考热门专业,则需要考生更高的成绩分数或者位次排名。
二、北京交通大学在云南各批次录取分数线(近三年)
1、历史类
年份 | 招生省份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24 | 云南(历史类) | 本一 | 622 | 1143 | 550 |
2023 | 云南(历史类) | 本一 | 600 | 1371 | 530 |
2022 | 云南(历史类) | 本一 | 637 | 1050 | 575 |
各专业分数线: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
2、物理类
年份 | 招生省份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24 | 云南(物理类) | 本一 | 515 | 41327 | 505 |
2024 | 云南(物理类) | 本一 | 604 | 6741 | 505 |
2024 | 云南(物理类) | 本一 | 611 | 5343 | 505 |
2024 | 云南(物理类) | 本一 | 618 | 4202 | 505 |
2023 | 云南(物理类) | 本一 | - | - | 485 |
2023 | 云南(物理类) | 本一 | 591 | 7158 | 485 |
2023 | 云南(物理类) | 本一 | 600 | 5548 | 485 |
2023 | 云南(物理类) | 本一 | 607 | 4467 | 485 |
2022 | 云南(物理类) | 本一 | 599 | 8435 | 515 |
2022 | 云南(物理类) | 本一 | 601 | 8019 | 515 |
2022 | 云南(物理类) | 本一 | 612 | 5916 | 515 |
2022 | 云南(物理类) | 本一 | 615 | 5401 | 515 |
各专业分数线: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
注:2025年预估分数线只是作为高考志愿填报参考,由于影响因素较多,究竟2025年云南高考多少分能上北京交通大学,待2025年高招结束后,以高校发布的信息为准。
三、北京交通大学简介
北京交通大学是教育部直属,教育部、交通运输部、北京市人民政府和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双一流”建设高校。
学校把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作为提高办学实力的关键,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全校在职教职工3160人,其中专任教师2024人(具有副高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1504人,具有硕士及以上学历的1990人)。学校有中国科学院院士3人,中国工程院院士9人,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1人,国家级教学名师5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6人,各类国家人才计划入选教师71人,中宣部“四个一批”人才2人。
学校始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教育教学改革与建设成绩斐然,为国家与行业发展培养了大量人才。学校有全日制本科生17372人、博士生2954人、硕士生8434人,非全日制硕士生1730人,成人学生2350人,外国留学生全年累计1389人。近三届本科教学成果奖评选中,获得国家级一等奖3项、二等奖8项。近三届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研究生教育成果奖评选中,获得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学校有47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7个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8个国家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12个专业通过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3个专业通过国家土建类专业评估,3个国家留学基金委创新型人才国际培养项目。学校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6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3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3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3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7个;建有国家级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3个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获评“全国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学校获评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32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9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6门;获评首届全国优质教材主编4本。计算机科学基地获批国家级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软件学院获批国家级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学校深入实施本研贯通、学科融通、产学相通、国际互通的“四通”教育教学模式;实施“高原”“高峰”两大拔尖人才培养计划,依托詹天佑学院探索“3+5”本研贯通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基础学科科学研究拔尖人才及优势学科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实施产学联合培养“知行计划”,围绕国家发展急需,培养卓越工程人才。学生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深造率超过66%,学校首批获评国家级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学生艺术团排演的大学生版《长征组歌》和原创话剧《茅以升》已成为学校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载体。学校体育运动蓬勃发展,高水平运动队和普通学生代表队成绩斐然,2022年获全国一等奖3项,北京市冠军1项、亚军2项、季军1项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