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贵州考生多少分能上遵义医科大学?最低需排名位次多少?今年有意报考遵义医科大学的考生,请参考赶考生高考志愿智能填报系统查询的:遵义医科大学在贵州历年招生录取分数线、位次等数据,考生可以自己测一测被录取的概率!
一、2025年贵州高考多少分可以上遵义医科大学
2025年贵州高考考生要想上遵义医科大学本科批:历史类预估需514分左右(位次14846名左右),物理类预估需405分左右(位次133233名左右)。
1、2024年遵义医科大学在贵州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493分(位次21675),物理类为448分(位次92308)。
2、2023年遵义医科大学在贵州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509分(位次23529),物理类为407分(位次96783)。
3、2022年遵义医科大学在贵州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507分(位次24058),物理类为407分(位次84433)。
注:以上只是贵州高考最低多少分能进遵义医科大学,可选择的专业范围较窄,若是打算报考热门专业,则需要考生更高的成绩分数或者位次排名。
二、遵义医科大学在贵州各批次录取分数线(近三年)
1、历史类
年份 | 招生省份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24 | 贵州(历史类) | 本科 | 493 | 21675 | 442 |
2023 | 贵州(历史类) | 本一 | 548 | 9538 | 545 |
2023 | 贵州(历史类) | 本一 | 549 | 9497 | 545 |
2023 | 贵州(历史类) | 本二 | 509 | 23529 | 477 |
2023 | 贵州(历史类) | 本二 | 515 | 20981 | 477 |
2022 | 贵州(历史类) | 本一 | 549 | 9945 | 549 |
2022 | 贵州(历史类) | 本一 | 549 | 9930 | 549 |
2022 | 贵州(历史类) | 本二 | 507 | 24058 | 471 |
2022 | 贵州(历史类) | 本二 | 516 | 20113 | 471 |
各专业分数线: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
2、物理类
年份 | 招生省份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24 | 贵州(物理类) | 本科 | 448 | 92308 | 380 |
2024 | 贵州(物理类) | 本科 | 472 | 71653 | 380 |
2024 | 贵州(物理类) | 本科 | 495 | 55119 | 380 |
2024 | 贵州(物理类) | 本科 | 497 | 53791 | 380 |
2023 | 贵州(物理类) | 本一 | 472 | 44102 | 459 |
2023 | 贵州(物理类) | 本一 | 500 | 29633 | 459 |
2023 | 贵州(物理类) | 本一 | 501 | 29241 | 459 |
2023 | 贵州(物理类) | 本一 | 509 | 25893 | 459 |
2023 | 贵州(物理类) | 本二 | 407 | 96783 | 371 |
2023 | 贵州(物理类) | 本二 | 418 | 86154 | 371 |
2022 | 贵州(物理类) | 本一 | 466 | 41223 | 451 |
2022 | 贵州(物理类) | 本一 | 477 | 35425 | 451 |
2022 | 贵州(物理类) | 本一 | 479 | 34367 | 451 |
2022 | 贵州(物理类) | 本一 | 485 | 31159 | 451 |
2022 | 贵州(物理类) | 本二 | 407 | 84433 | 360 |
2022 | 贵州(物理类) | 本二 | 435 | 60735 | 360 |
各专业分数线: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
注:2025年预估分数线只是作为高考志愿填报参考,由于影响因素较多,究竟2025年贵州高考多少分能上遵义医科大学,待2025年高招结束后,以高校发布的信息为准。
三、遵义医科大学简介
遵义医科大学创建于1947年,是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医学本科院校,曾用关东医学院、大连大学医学院、大连医学院等名称。1969年为支援“三线”建设,学校整体搬迁至贵州省遵义市,更名为遵义医学院。2018年更名为遵义医科大学,2021年获批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经过70余年的建设与发展,已成为以医学为主、多学科支撑、办学特色鲜明、办学实力雄厚的省属重点高校,是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与贵州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校、国家首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试点高校、国家首批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试点高校。
建校以来,学校群英荟萃、专家云集,生理学家沈其震院士、解剖学与人类学家吴汝康院士、微生物学家魏曦院士、药理学家张毅教授、生理学家吴襄教授、生物学家伍律教授等知名专家学者曾执教讲坛,为学校人才培养和医疗卫生事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现有教职工及医护人员10559人,其中正高485人,副高1219人。有国家级人才计划入选者3人,享受国务院和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55人,国家卫生健康突出贡献专家4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3人,国家级优秀教师、模范教师等14人,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和委员6人,省管专家Ⅰ类、Ⅱ类共29人,二级教授26人,有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省级教学团队、省部级科技创新人才团队共26个,185人入选省级各类人才项目。
学校各附属医院现有国家临床重点专科6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学科)37个,国家级培训基地15个,省级医疗控制中心11个,省级专科培训基地14个,国家临床研究中心分中心3个。国家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3个,国家住培专业基地25个,其中,全国住培重点专业基地3个。学校附属医院是贵州首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是国家疑难病症诊治能力提升工程(恶性肿瘤早期诊断与精准治疗方向)建设单位。以穿支皮瓣技术、颈椎微创技术等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消化道内镜早癌筛查、神经内镜等技术在西南处于领先水平,是贵州省唯一一家具备心脏移植资质的三甲医院。附属口腔医院是贵州省首家三级甲等口腔专科医院,也是贵州省首家中国“微笑列车”行动A级合作医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