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江苏考生多少分能上贵州中医药大学?最低需排名位次多少?今年有意报考贵州中医药大学的考生,请参考赶考生高考志愿智能填报系统查询的:贵州中医药大学在江苏历年招生录取分数线、位次等数据,考生可以自己测一测被录取的概率!
一、2025年江苏高考多少分可以上贵州中医药大学
2025年江苏高考考生要想上贵州中医药大学本科批:历史类预估需523分左右(位次29552名左右),物理类预估需526分左右(位次110338名左右)。
1、2024年贵州中医药大学在江苏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529分(位次26806),物理类为516分(位次122991)。
2、2023年贵州中医药大学在江苏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520分(位次30453),物理类为523分(位次103299)。
3、2022年贵州中医药大学在江苏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506分(位次32918),物理类为505分(位次101458)。
注:以上只是江苏高考最低多少分能进贵州中医药大学,可选择的专业范围较窄,若是打算报考热门专业,则需要考生更高的成绩分数或者位次排名。
二、贵州中医药大学在江苏各批次录取分数线(近三年)
1、历史类
年份 | 招生省份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24 | 江苏(历史类) | 本科 | 529 | 26806 | 478 |
2023 | 江苏(历史类) | 本科 | 520 | 30453 | 474 |
2022 | 江苏(历史类) | 本科 | 506 | 32918 | 471 |
各专业分数线: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
2、物理类
年份 | 招生省份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24 | 江苏(物理类) | 本科 | 516 | 122991 | 462 |
2024 | 江苏(物理类) | 本科 | 533 | 101148 | 462 |
2024 | 江苏(物理类) | 本科 | 533 | 101148 | 462 |
2024 | 江苏(物理类) | 本科 | 543 | 88415 | 462 |
2024 | 江苏(物理类) | 本科 | 562 | 65950 | 462 |
2023 | 江苏(物理类) | 本科 | 523 | 103299 | 448 |
2023 | 江苏(物理类) | 本科 | 534 | 92079 | 448 |
2023 | 江苏(物理类) | 本科 | 549 | 77083 | 448 |
2023 | 江苏(物理类) | 本科 | 562 | 64501 | 448 |
2022 | 江苏(物理类) | 本科 | 505 | 101458 | 429 |
2022 | 江苏(物理类) | 本科 | 513 | 93046 | 429 |
2022 | 江苏(物理类) | 本科 | 530 | 74988 | 429 |
2022 | 江苏(物理类) | 本科 | 536 | 68487 | 429 |
各专业分数线: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
注:2025年预估分数线只是作为高考志愿填报参考,由于影响因素较多,究竟2025年江苏高考多少分能上贵州中医药大学,待2025年高招结束后,以高校发布的信息为准。
三、贵州中医药大学简介
贵州中医药大学创建于1965年,原名“贵阳中医学院”。建校以来,秉承“厚德明志,笃学力行”的校训,坚持“发展为先、质量为本、创新为源、育才为用”的教育理念,以培养高级中医药人才为己任,服务于中医药民族医药事业及其产业发展,服务于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学校坚持走特色发展之路,现已成为以中医药为主、多学科支撑,集教学、科研、医疗为一体本硕博全层次人才培养的中医药高等院校。
学校坚持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着力解决中药材产业关键技术难题。天麻、石斛仿野生种植、太子参有性繁殖脱毒复壮等取得重大突破。主持制定铁皮石斛叶地方食品安全标准和八角莲等地方药材质量标准183个,主导研制热淋清颗粒、仙灵骨葆胶囊等苗药产品19个,全省中药材种植面积跃居全国第二,为贵州省健康产业“千亿产值”提供强有力科技支撑。校党委被中共贵州省委评为全省脱贫攻坚先进党组织。
学校以开放的视野,积极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发展倡议,努力建立以东盟为中心,辐射全球的中医药教育新格局。先后与法国、德国、澳大利亚、韩国、新加坡、泰国等国家及港、澳、台地区的大学及科研机构建立交流合作;开展来华留学生教育,为英国、巴西、厄瓜多尔等国家的学术团体及机构开展中医药培训;与英国高校合作举办药物制剂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教育部国际联合实验室、海外实践基地、中德心脏康复基地等项目顺利开展;连续举办中国-东盟传统医药及民族医药学术论坛,为促进中医药国际化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