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宁夏考生多少分能上青岛黄海学院?最低需排名位次多少?今年有意报考青岛黄海学院的考生,请参考赶考生高考志愿智能填报系统查询的:青岛黄海学院在宁夏历年招生录取分数线、位次等数据,考生可以自己测一测被录取的概率!
一、2025年宁夏高考多少分可以上青岛黄海学院
2025年宁夏高考考生要想上青岛黄海学院本科批:历史类预估需439分左右(位次8228名左右),物理类预估需351分左右(位次31001名左右)。专科批:历史类预估需216分左右(位次24087名左右),物理类预估需246分左右(位次44877名左右)。
【本科批】
1、2024年青岛黄海学院在宁夏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440分(位次8167),物理类为387分(位次23503)。
2、2023年青岛黄海学院在宁夏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441分(位次7563),物理类为353分(位次23184)。
3、2022年青岛黄海学院在宁夏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442分(位次7979),物理类为363分(位次23019)。
【专科批】
1、2024年青岛黄海学院在宁夏专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329分(位次19645),物理类为265分(位次43178)。
2、2023年青岛黄海学院在宁夏专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214分(位次24628),物理类为244分(位次41723)。
3、2022年青岛黄海学院在宁夏专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201分(位次22982),物理类为239分(位次39523)。
注:以上只是宁夏高考最低多少分能进青岛黄海学院,可选择的专业范围较窄,若是打算报考热门专业,则需要考生更高的成绩分数或者位次排名。
二、青岛黄海学院在宁夏各批次录取分数线(近三年)
1、历史类
年份 | 招生省份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24 | 宁夏(历史类) | 本二 | 440 | 8167 | 419 |
2024 | 宁夏(历史类) | 专科 | 329 | 19645 | 200 |
2023 | 宁夏(历史类) | 本二 | 441 | 7563 | 421 |
2023 | 宁夏(历史类) | 专科 | 214 | 24628 | 150 |
2022 | 宁夏(历史类) | 本二 | 442 | 7979 | 425 |
2022 | 宁夏(历史类) | 专科 | 201 | 22982 | 150 |
各专业分数线: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
2、物理类
年份 | 招生省份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24 | 宁夏(物理类) | 本二 | 387 | 23503 | 371 |
2024 | 宁夏(物理类) | 专科 | 265 | 43178 | 200 |
2023 | 宁夏(物理类) | 本二 | 353 | 23184 | 340 |
2023 | 宁夏(物理类) | 专科 | 244 | 41723 | 150 |
2022 | 宁夏(物理类) | 本二 | 363 | 23019 | 350 |
2022 | 宁夏(物理类) | 专科 | 239 | 39523 | 150 |
各专业分数线: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
注:2025年预估分数线只是作为高考志愿填报参考,由于影响因素较多,究竟2025年宁夏高考多少分能上青岛黄海学院,待2025年高招结束后,以高校发布的信息为准。
三、青岛黄海学院简介
青岛黄海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具有学士学位授予资格的普通本科高校。学校设有国际商学院、智能制造学院、建筑工程学院、影视学院、设计与美术学院、教育学院、医学院、大数据学院、语言文化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创新创业教育学院、国学院、大学体育教学部14个教学单位。现开设67个本、专科专业,涵盖工学、管理学、经济学、教育学、艺术学、医学、文学等7个学科门类,目前已发展成为一所办学特色鲜明的综合性本科高校。
学校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培养力度,造就了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夯实学校高质量发展的人才基础。学校现有教职工1800多人,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40%以上,教师中85%具有博士、硕士以上学历,“双师型”教师占比65.2%,拥有万人计划领军人才、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大国良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泰山学者、泰山产业领军人才、国家省市教学名师、突出贡献专家、齐鲁首席技师等高端人才30余人次;山东省青年创新团队3个、山东省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
近年来,学校以产教融合、科教融汇赋能专业建设,打造13大教学科研平台,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1项、国家艺术基金立项课题1项、省部级课题31项,市厅级课题246项;组织开展校级课题289项;公开发表论文4292篇;获得国家专利、软件著作权等675项。获批省级科研平台5个,建设校级科研平台37个。承办中国高等教育数字变革与院校研究专业化学术研讨会,受到与会专家学者们的高度评价和肯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