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江西考生多少分能上吉首大学?最低需排名位次多少?今年有意报考吉首大学的考生,请参考赶考生高考志愿智能填报系统查询的:吉首大学在江西历年招生录取分数线、位次等数据,考生可以自己测一测被录取的概率!
一、2025年江西高考多少分可以上吉首大学
2025年江西高考考生要想上吉首大学本科批:历史类预估需532分左右(位次16173名左右),物理类预估需514分左右(位次71492名左右)。专科批:历史类预估需433分左右(位次69607名左右),物理类预估需436分左右(位次162614名左右)。
【本科批】
1、2024年吉首大学在江西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557分(位次8520),物理类为526分(位次59196)。
2、2023年吉首大学在江西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533分(位次14838),物理类为512分(位次58589)。
3、2022年吉首大学在江西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533分(位次12919),物理类为506分(位次55647)。
【专科批】
1、2023年吉首大学在江西专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428分(位次4756),物理类为431分(位次4022)。
2、2022年吉首大学在江西专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431分(位次3210),物理类为429分(位次3310)。
注:以上只是江西高考最低多少分能进吉首大学,可选择的专业范围较窄,若是打算报考热门专业,则需要考生更高的成绩分数或者位次排名。
二、吉首大学在江西各批次录取分数线(近三年)
1、历史类
年份 | 招生省份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24 | 江西(历史类) | 本科 | 557 | 8520 | 463 |
2024 | 江西(历史类) | 本科 | 559 | 8062 | 463 |
2023 | 江西(历史类) | 本一 | 556 | 7683 | 533 |
2023 | 江西(历史类) | 本二 | 533 | 14838 | 472 |
2023 | 江西(历史类) | 专科 | 428 | 4756 | 200 |
2022 | 江西(历史类) | 本一 | 546 | 8149 | 529 |
2022 | 江西(历史类) | 本二 | 533 | 12919 | 472 |
2022 | 江西(历史类) | 专科 | 431 | 3210 | 150 |
各专业分数线: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
2、物理类
年份 | 招生省份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24 | 江西(物理类) | 本科 | 526 | 59196 | 448 |
2024 | 江西(物理类) | 本科 | 532 | 53560 | 448 |
2023 | 江西(物理类) | 本一 | 535 | 41058 | 518 |
2023 | 江西(物理类) | 本二 | 512 | 58589 | 445 |
2023 | 江西(物理类) | 专科 | 431 | 4022 | 200 |
2022 | 江西(物理类) | 本一 | 525 | 39318 | 509 |
2022 | 江西(物理类) | 本二 | 506 | 55647 | 440 |
2022 | 江西(物理类) | 专科 | 429 | 3310 | 150 |
各专业分数线: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
注:2025年预估分数线只是作为高考志愿填报参考,由于影响因素较多,究竟2025年江西高考多少分能上吉首大学,待2025年高招结束后,以高校发布的信息为准。
三、吉首大学简介
吉首大学创办于1958年,在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和张家界市两地办学,是湖南省属综合性大学,也是武陵山片区唯一的综合性大学。学校先后成为国家民委与湖南省政府共建高校、一本批次录取高校、博士学位授权单位、湖南省高水平建设大学、湖南省“双一流”建设高校、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普通高校。
学校学科门类齐全,现有教学学院22个,一级学科41个,本科专业73个,覆盖了12大学科门类。有省重点学科5个(其中优势特色重点学科1个)、省国内一流建设学科1个、省国内一流培育学科1个、国家民委重点学科2个;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协作研发中心”1个;有一级学科博士点1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6个,专业硕士点17个;有国家级特色专业3个,国家级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专业1个,“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专业1个;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6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6个、省级一流课程48门。有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等教学、科研平台共30余个。
学校注重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承担了一大批国家与地方重大科研项目,学术研究形成了自身特色。社会科学研究以民族传统体育、民族生态文化、民族历史、区域经济为重点,差异哲学、民族学、人类学、民族艺术、沈从文研究、文化创意产业、旅游经济等研究成果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自然科学研究以武陵山片区特色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为重点,提出了“三带”理论,研发了“米良一号”猕猴桃品种,在以杜仲、猕猴桃、大鲵为代表的农、水产品,以及矿产品、机械、电子信息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有影响力的科研成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