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辽宁考生多少分能上青岛滨海学院?最低需排名位次多少?今年有意报考青岛滨海学院的考生,请参考赶考生高考志愿智能填报系统查询的:青岛滨海学院在辽宁历年招生录取分数线、位次等数据,考生可以自己测一测被录取的概率!
一、2025年辽宁高考多少分可以上青岛滨海学院
2025年辽宁高考考生要想上青岛滨海学院本科批:历史类预估需405分左右(位次24682名左右),物理类预估需414分左右(位次94986名左右)。
1、2024年青岛滨海学院在辽宁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400分(位次25455),物理类为420分(位次92358)。
2、2023年青岛滨海学院在辽宁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404分(位次29816),物理类为411分(位次86464)。
3、2022年青岛滨海学院在辽宁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430分(位次26946),物理类为416分(位次83755)。
注:以上只是辽宁高考最低多少分能进青岛滨海学院,可选择的专业范围较窄,若是打算报考热门专业,则需要考生更高的成绩分数或者位次排名。
二、青岛滨海学院在辽宁各批次录取分数线(近三年)
1、历史类
年份 | 招生省份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24 | 辽宁(历史类) | 本科 | 400 | 25455 | 400 |
2023 | 辽宁(历史类) | 本科 | 404 | 29816 | 404 |
2022 | 辽宁(历史类) | 本科 | 430 | 26946 | 404 |
各专业分数线: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
2、物理类
年份 | 招生省份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24 | 辽宁(物理类) | 本科 | 420 | 92358 | 368 |
2023 | 辽宁(物理类) | 本科 | 411 | 86464 | 360 |
2022 | 辽宁(物理类) | 本科 | 416 | 83755 | 362 |
各专业分数线: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
注:2025年预估分数线只是作为高考志愿填报参考,由于影响因素较多,究竟2025年辽宁高考多少分能上青岛滨海学院,待2025年高招结束后,以高校发布的信息为准。
三、青岛滨海学院简介
青岛滨海学院始建于1992年,2005年成为山东省首批(两所)民办本科高校。2009年具备学士学位授予权,2017年被确定为山东省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培育建设单位,2024年被确定为山东省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2019年起先后与青岛大学、山东科技大学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2013年入围教育部应用技术大学战略研究改革试点院校,2014年成为山东省民办本科高等教育特色名校建设高校,2021年被评为教育部中华古诗文吟诵和创作实验高校,2021年被评为山东省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支持单位。
学校位于青岛西海岸新区,占地1250亩,由小珠山校区、大珠山校区和附属医院组成,形成两校区一附院协同发展的办学格局。学校建筑总面积110万㎡(其中已办理房产证88.7万㎡)。教学仪器设备总值2.82亿元。现有图书馆4座,总面积60822.84㎡,馆藏纸质文献271.8万册,电子图书及电子期刊等数字资源折合841.6万册,设有阅览座位6852个。拥有山东省高等学校特色实验室2个,山东省高等学校工程技术研发中心1个,山东省教研基地1个,山东省语言文字推广基地1个,山东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青岛市工程研究中心和青岛市海洋工程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各1个,山东省民政厅批准的研究中心2个,大学物理、电工电子、大众传媒等实验(实践)教学中心16个和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219个。其中包括,护理等专业的实训基地——1.35万平方米的母婴护理实训中心;2个酒店管理类专业实训基地——4.3万平方米的国际学术交流中心(珠山大饭店)和4.1万平方米的附属医院国际学术交流中心(润生大酒店);融合教育专业(特教方向)实训基地——2.3万平方米的善育堂;康复治疗学专业实训基地——2.3万平方米的附属医院康养楼;综合实训基地——国家AAAA级旅游景点,1.4万平方米的世界动物自然生态博物馆;另有医学教育实习基地——1800张床位三甲标准附属医院。
学校始终坚持“以师生为本,以兴教育才为己任,以利民报国为目的,走内涵发展之路,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为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办学指导思想。坚持“要学做事,先学做人;人人有才,人人成才”育人理念、“有利于社会进步,有利于学生成才,有利于学校(教师)发展”做事准则和“严、精、实”做事标准。办学多年凝练践行了“五育五化”育人模式,即德育生活化、智育能力化、体育自觉化、美育熏陶化、劳育习惯化,其经验做法被《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央电视台等媒体广泛报道。学校先后获批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项目、教育部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被评为全国德育先进典型、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教育部中华古诗文吟诵和创作实验高校、中国民办高等教育优秀院校、山东省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山东省文明校园、山东省企校合作先进单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