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贵州考生多少分能上山东协和学院?最低需排名位次多少?今年有意报考山东协和学院的考生,请参考赶考生高考志愿智能填报系统查询的:山东协和学院在贵州历年招生录取分数线、位次等数据,考生可以自己测一测被录取的概率!
一、2025年贵州高考多少分可以上山东协和学院
2025年贵州高考考生要想上山东协和学院本科批:历史类预估需484分左右(位次24804名左右),物理类预估需389分左右(位次147828名左右)。专科批:历史类预估需262分左右(位次96149名左右),物理类预估需268分左右(位次207231名左右)。
【本科批】
1、2024年山东协和学院在贵州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447分(位次40058),物理类为398分(位次139808)。
2、2023年山东协和学院在贵州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483分(位次37924),物理类为385分(位次120293)。
3、2022年山东协和学院在贵州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475分(位次41578),物理类为379分(位次113204)。
【专科批】
1、2024年山东协和学院在贵州专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282分(位次94733)。
2、2023年山东协和学院在贵州专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260分(位次116890),物理类为264分(位次204468)。
3、2022年山东协和学院在贵州专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202分(位次122898),物理类为186分(位次211108)。
注:以上只是贵州高考最低多少分能进山东协和学院,可选择的专业范围较窄,若是打算报考热门专业,则需要考生更高的成绩分数或者位次排名。
二、山东协和学院在贵州各批次录取分数线(近三年)
1、历史类
年份 | 招生省份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24 | 贵州(历史类) | 本科 | 447 | 40058 | 442 |
2024 | 贵州(历史类) | 专科 | 282 | 94733 | 180 |
2023 | 贵州(历史类) | 本二 | 483 | 37924 | 477 |
2023 | 贵州(历史类) | 专科 | 260 | 116890 | 180 |
2022 | 贵州(历史类) | 本二 | 475 | 41578 | 471 |
2022 | 贵州(历史类) | 专科 | 202 | 122898 | 180 |
各专业分数线: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
2、物理类
年份 | 招生省份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24 | 贵州(物理类) | 本科 | 398 | 139808 | 380 |
2023 | 贵州(物理类) | 本二 | 385 | 120293 | 371 |
2023 | 贵州(物理类) | 专科 | 264 | 204468 | 180 |
2022 | 贵州(物理类) | 本二 | 379 | 113204 | 360 |
2022 | 贵州(物理类) | 专科 | 186 | 211108 | 180 |
各专业分数线: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
注:2025年预估分数线只是作为高考志愿填报参考,由于影响因素较多,究竟2025年贵州高考多少分能上山东协和学院,待2025年高招结束后,以高校发布的信息为准。
三、山东协和学院简介
山东协和学院创建于1993年,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的普通本科高校,是山东省民办本科高等教育特色名校立项建设单位、首批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单位、首批智慧教育示范校创建单位、首批山东省绿色学校和红色文化传承示范校。在省属高校高质量发展绩效考核中,连续3年位居同类高校第一名。在2023、2024年上海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中,连续两年位居全国民办高校主榜第一名。
学校拥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4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8个、省级特色专业4个、省级专业特色学院2个、省级重点领域教学改革试点项目3项、省级民办本科高校优势特色专业支持计划专业6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建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4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29门、省级精品课程43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4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5门。获批教育部协同育人项目49项,省级教改项目70项;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5项,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3项、一等奖6项、二等奖9项、三等奖7项。
学校建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省级实验教学中心、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山东省企业实训基地、山东省示范性实习(实训)基地,拥有山东省高等学校科研创新平台、山东省高等学校应用技术优质协同创新中心、省级高水平学科培育学科、山东省高等学校文科实验室、山东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山东省高校特色实验室。承担科研项目1597项,发表研究论文5355篇;获得科研成果奖1017项、授权专利642件、软件著作权889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