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新疆考生多少分能上上海应用技术大学?最低需排名位次多少?今年有意报考上海应用技术大学的考生,请参考赶考生高考志愿智能填报系统查询的: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在新疆历年招生录取分数线、位次等数据,考生可以自己测一测被录取的概率!
一、2025年新疆高考多少分可以上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2025年新疆高考考生要想上上海应用技术大学本科批:文科预估需457分左右(位次2610名左右),理科预估需331分左右(位次28845名左右)。
1、2024年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在新疆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425分(位次4108),物理类为324分(位次9965)。
2、2023年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在新疆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459分(位次3763),物理类为326分(位次8912)。
3、2022年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在新疆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443分(位次3713),物理类为306分(位次9426)。
注:以上只是新疆高考最低多少分能进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可选择的专业范围较窄,若是打算报考热门专业,则需要考生更高的成绩分数或者位次排名。
二、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在新疆各批次录取分数线(近三年)
1、历史类
年份 | 招生省份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24 | 新疆(历史类) | 本一 | 425 | 4108 | 425 |
2024 | 新疆(历史类) | 本一 | 427 | 3998 | 425 |
2023 | 新疆(历史类) | 本一 | 459 | 3763 | 458 |
2023 | 新疆(历史类) | 本一 | 467 | 3345 | 458 |
2022 | 新疆(历史类) | 本一 | 443 | 3713 | 443 |
2022 | 新疆(历史类) | 本一 | 451 | 3252 | 443 |
各专业分数线: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
2、物理类
年份 | 招生省份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24 | 新疆(物理类) | 本一 | 419 | 13756 | 390 |
2024 | 新疆(物理类) | 本二 | 364 | 22585 | 262 |
2024 | 新疆(物理类) | 本二 | 379 | 19928 | 262 |
2024 | 新疆(物理类) | 本二(单列类外语) | 324 | 9965 | 262 |
2023 | 新疆(物理类) | 本一 | 430 | 12961 | 396 |
2023 | 新疆(物理类) | 本一 | 434 | 12436 | 396 |
2023 | 新疆(物理类) | 本二 | 388 | 19627 | 285 |
2023 | 新疆(物理类) | 本二 | 396 | 18318 | 285 |
2023 | 新疆(物理类) | 本二(单列类外语) | 326 | 8912 | 285 |
2022 | 新疆(物理类) | 本一 | 425 | 13606 | 400 |
2022 | 新疆(物理类) | 本一 | 426 | 13446 | 400 |
2022 | 新疆(物理类) | 本二 | 383 | 20611 | 290 |
2022 | 新疆(物理类) | 本二 | 390 | 19392 | 290 |
2022 | 新疆(物理类) | 本二(单列类外语) | 306 | 9426 | 290 |
各专业分数线: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
注:2025年预估分数线只是作为高考志愿填报参考,由于影响因素较多,究竟2025年新疆高考多少分能上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待2025年高招结束后,以高校发布的信息为准。
三、上海应用技术大学简介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办学肇始于1954年,现为上海市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地方大学,是一所具有学士、硕士和博士培养层次的、特色鲜明的应用创新型大学。学校入选上海市高水平地方大学重点建设单位、上海高等学校一流本科建设引领计划和一流研究生教育引领计划、上海市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上海高校课程思政整体改革领航高校、国家科技人才评价改革试点单位、国家知识产权试点高校、上海市专利工作示范单位、上海市依法治校示范校,入选中国科技成果转化百强高校。2018年以来,在上海高校分类评价应用技术型高校中连续五年排名第一。
学校坚持立德树人,育人成果丰硕。聚焦未来工程师关键能力,构建“爱科技”“六融合”“双协同”卓越引领的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致力于培养具有理想信念、家国情怀、过硬本领、勇担责任的高素质应用创新型人才。现有国家级和上海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国家级工程教育实践中心1个。与行业领军企业共建现代产业学院6个,入选首批上海市重点现代产业学院立项建设1个。拥有国家级和上海市一流课程、精品课程等40余门。获批教育部和上海市新工科、新农科、新文科研究与实践项目9个。近年来获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参与单位)、二等奖1项,上海市教学成果奖30余项,其中特等奖1项。近年来,学生获“全国最美大生”“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宝钢优秀学生奖”等荣誉、在“互联网+”“挑战杯”等各类国家级和省部级竞赛中屡创佳绩,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欢迎和好评。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队伍结构合理。现有教职工17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300余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教师600余人,博士生导师30余人,“双师型”教师占专任教师数达70%。拥有国家级、省部级各类高层次人才170余人次,拥有上海市高水平创新团队6支,形成了以国家级人才为引领、省部级领军人才为支撑、优秀中青年骨干为主体的高水平人才梯队。教师获全国优秀教师、“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宝钢优秀教师奖、上海市“四有”好教师(教书育人楷模)提名奖等荣誉称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