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湖南考生多少分能上大连工业大学?最低需排名位次多少?今年有意报考大连工业大学的考生,请参考赶考生高考志愿智能填报系统查询的:大连工业大学在湖南历年招生录取分数线、位次等数据,考生可以自己测一测被录取的概率!
一、2024年湖南新高考多少分可以上大连工业大学
2024年湖南新高考考生要想上大连工业大学本科批:物理类预估需470分左右(位次110388名左右),历史类预估需466分左右(位次34800名左右)。
1、2023年大连工业大学在湖南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物理类为465分(位次115908),历史类为468分(位次34290)。
2、2022年大连工业大学在湖南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物理类为479分(位次92933),历史类为485分(位次35354)。
3、2021年大连工业大学在湖南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物理类为497分(位次84903),历史类为497分(位次35271)。
注:以上只是湖南高考最低多少分能进大连工业大学,可选择的专业范围较窄,若是打算报考热门专业,则需要考生更高的成绩分数或者位次排名。
二、大连工业大学在湖南各批次录取分数线(近三年)
1、物理类
年份 | 招生省份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23 | 湖南(物理类) | 本科批 | 544 | 45798 | 415 |
2023 | 湖南(物理类) | 本科批 | 539 | 49393 | 415 |
2023 | 湖南(物理类) | 本科批 | 537 | 50850 | 415 |
2023 | 湖南(物理类) | 本科批 | 511 | 71849 | 415 |
2023 | 湖南(物理类) | 本科批 | 502 | 79785 | 415 |
2023 | 湖南(物理类) | 本科批 | 501 | 80698 | 415 |
2023 | 湖南(物理类) | 本科批 | 491 | 89874 | 415 |
2023 | 湖南(物理类) | 本科批 | 489 | 91819 | 415 |
2023 | 湖南(物理类) | 本科批 | 486 | 94723 | 415 |
2023 | 湖南(物理类) | 本科批 | 471 | 109733 | 415 |
2023 | 湖南(物理类) | 本科批(中外合作办学或国际项目) | 513 | 70100 | 415 |
2023 | 湖南(物理类) | 本科批(中外合作办学或国际项目) | 492 | 88955 | 415 |
2023 | 湖南(物理类) | 本科批(中外合作办学或国际项目) | 465 | 115908 | 415 |
2022 | 湖南(物理类) | 本科批 | 527 | 48318 | 414 |
2022 | 湖南(物理类) | 本科批 | 525 | 49923 | 414 |
2022 | 湖南(物理类) | 本科批 | 510 | 62645 | 414 |
2022 | 湖南(物理类) | 本科批 | 501 | 70882 | 414 |
2022 | 湖南(物理类) | 本科批 | 499 | 72815 | 414 |
2022 | 湖南(物理类) | 本科批 | 491 | 80702 | 414 |
2022 | 湖南(物理类) | 本科批 | 489 | 82695 | 414 |
2022 | 湖南(物理类) | 本科批 | 479 | 92933 | 414 |
2022 | 湖南(物理类) | 本科批(中外合作办学或国际项目) | 494 | 77727 | 414 |
2022 | 湖南(物理类) | 本科批(中外合作办学或国际项目) | 483 | 88778 | 414 |
2022 | 湖南(物理类) | 本科批(中外合作办学或国际项目) | 480 | 91929 | 414 |
2022 | 湖南(物理类) | 本科批(国家专项计划) | 479 | 92933 | 414 |
2021 | 湖南(物理类) | 本科批 | 526 | 58424 | 434 |
2021 | 湖南(物理类) | 本科批 | 511 | 71835 | 434 |
2021 | 湖南(物理类) | 本科批 | 510 | 72756 | 434 |
2021 | 湖南(物理类) | 本科批(中外合作办学) | 497 | 84903 | 434 |
各专业分数线: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
2、历史类
年份 | 招生省份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23 | 湖南(历史类) | 本科批 | 488 | 24940 | 428 |
2023 | 湖南(历史类) | 本科批 | 468 | 34290 | 428 |
2023 | 湖南(历史类) | 本科批(中外合作办学或国际项目) | 469 | 33741 | 428 |
2022 | 湖南(历史类) | 本科批 | 505 | 24123 | 451 |
2022 | 湖南(历史类) | 本科批 | 489 | 32940 | 451 |
2022 | 湖南(历史类) | 本科批(中外合作办学或国际项目) | 485 | 35354 | 451 |
2021 | 湖南(历史类) | 本科批 | 525 | 20873 | 466 |
2021 | 湖南(历史类) | 本科批 | 497 | 35271 | 466 |
各专业分数线: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
注:2024年预估分数线只是作为高考志愿填报参考,由于影响因素较多,究竟2024年湖南高考多少分能上大连工业大学,待2024年高招结束后,以高校发布的信息为准。
三、大连工业大学简介
大连工业大学创建于1958年,是我国最早建立的4所轻工业院校之一,原隶属轻工业部,1998年转制为中央与地方共建、辽宁省管理为主的体制。2007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学校由大连轻工业学院更名为大连工业大学。半个多世纪来,学校逐渐发展成为以工为主,工、理、艺、文、管、经六大学科门类协调发展,以培养食品、轻工、纺织、艺术等专业人才为办学特色的高等学府。 学校现有食品科学与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纺织科学与工程3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食品科学与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4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8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学校入选辽宁省首批“双一流”重点建设高校,食品科学与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纺织科学与工程3个一级学科入选辽宁省高校一流学科重点建设学科。2021年底,学校依托食品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自主增设的“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工程”目录外二级学科博士点在教育部学位中心顺利通过备案,获得批准,成为全国在该领域首个自主设置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学校设有15个学院(部),45个在招本科专业,有4个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11个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个国家级“本科教学工程”地方高校第一批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4个专业通过教育部工程教育认证,7个教育部“卓越计划”试点专业,13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29个辽宁省一流本科教育示范专业,7个辽宁省特色专业,4个辽宁省优势特色专业,5个辽宁省转型示范专业,2个辽宁省重点支持专业,4个辽宁省综合改革试点专业,5个辽宁省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5个辽宁省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专业。学校具有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资格。现有在校全日制本科学生14000余人,研究生3300余人,外国留学生500余人。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869人,教授、副教授511人,博士生导师73人,硕士生导师945人。学校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荣获第六届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荣誉称号1人,各类国家级人才称号6人,获评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人,优秀青年科学基金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6人,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1人;入选“兴辽英才计划”等省级人才项目近百人;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专业带头人5人,辽宁省教学名师20人。 学校共拥有76个市级以上研究平台,其中包括国家海洋食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海洋活性多糖开发应用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生物催化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等3个国家级平台,辽宁海洋食品精深加工关键技术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农业部农产品加工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海珍品精深加工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贝类专业分中心、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大连工业大学技术转移中心、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农业农村部水产品加工与质量控制重点实验室(部省共建)等8个相关部委研究平台,还拥有33个辽宁省研究平台及32个大连市研究平台。 学校坚持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并重,近五年共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国家艺术基金等国家级项目171项;发表研究论文4920篇,其中高质量学术论文2401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951件。2001年以来,学校共获得国家、省(部)、市级科技奖184项,其中2003、2005年分别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010、2015、2018年三次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008年获得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2009年获得大连市科学技术功勋奖,2021年获得教育部颁发的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技术发明奖一等奖。 学校以服务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国家战略为导向,以服务辽宁“五大战略”发展为主线,推进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牵头组建辽宁省轻工纺织产业校企联盟,成立辽宁省高等学校轻工纺织技术研究院,为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搭建平台。学校拥有国家级、省级、市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并成立辽宁大连营养健康食品中试基地,以服务辽宁、面向全国为基本定位,积极推进校地、校企深度融合,推进科技成果转化。 学校主办的《大连工业大学学报》为中文核心期刊、辽宁省一级期刊,荣获全国高校科技期刊优秀编辑质量奖,多次获评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中国高校特色科技期刊,被《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等国内外重要数据库和检索机构收录。 学校重视人才培养质量。2012年,学校获批成为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第二批试点实施学校;2014年,获批成为教育部“卓越农林教育培养计划”首批试点实施学校;2016年,获批辽宁省第二批转型发展试点高校和“大学生工程训练创新中心”产教融合发展工程规划项目;2017年获批辽宁省转型示范高校和辽宁省高等学校实训培训基地;2018年获批“大连市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基地”并荣获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颁发的“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特色典型经验高校”称号。2019年,学校入围中国大学创业竞争力百强高校。2021年,学校获批备案“大连市众创空间”。2022年,校创新创业实践基地获批首轮辽宁省高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示范基地。学校是国家级艺术设计生态教学体系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辽宁省重点建设的紧缺本科人才培养基地和艺术设计人才培养基地。近年来,学校承担国家、省级教学改革立项425项,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省级教学成果奖129项,并建有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3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1个。学校现有辽宁省大学生实践教育基地、辽宁省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基地、辽宁省创业项目选育基地、辽宁省“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示范基地、辽宁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辽宁省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辽宁省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辽宁省研究生创新与学术交流中心、大连市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基地共计47个。现有国家级、省级精品课程和一流课程100余门,其中国家级一流课程3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1门,省级一流课程69门,省级精品视频公开课、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共13门。国家级精品教材1部,省级精品教材奖9部,省级教材建设奖优秀教材8部,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优秀教材8部,国家级“十二五”规划教材11部,省级“十二五”规划教材29部,中国轻工业“十四五”规划教材10部,中国轻工业“十四五”数字化项目立项3项。2021年,朱蓓薇院士主编的《水产品加工工艺学》荣获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高等教育类)二等奖。学校有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国家级“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省级教学团队5个,省级“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个,省高校创新团队4个,服装学院被评为中国十大时装名校、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 学校在2005年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成绩;2006年学校被确定为首批“辽宁省大学生创业教育示范校”;2008年,有24名同学入选北京奥运会礼仪引导员,是全国入选人数最多的高校。2018年11月,学校完成本科审核评估工作。 近年来,我校获批承办“‘学创杯’大学生创业综合模拟大赛”“辽宁省大学生海洋食品创新大赛”等七项省级A类赛事,2021、2022两年获批数量蝉联全省高校第一。学生在“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国省级年会、“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大学生计算机设计竞赛、大学生机器人大赛、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大学生广告设计大赛等大型赛事中取得多项优异成绩,多次荣获优秀组织单位称号。 学校不断推进教育国际化工程。打造“留学工大”品牌,先后获批辽宁省政府奖学金项目、中国政府奖学金项目、中国政府奖学金“丝绸之路项目”、中国政府奖学金“商请项目”、中国政府奖学金“高校研究生项目”和港澳台地区学生培养院校资格,开设了3个全英文授课本科专业,吸引品学兼优的来华留学生到学校学习。“十三五”期间,招收长短期留学生达到2500人,生源国涵盖60余个国家,来华留学学历生占比逐年提高,学生层次结构逐渐趋于合理,形成了来华留学生本、硕、博培养体系。 经教育部批准,学校2011年与英国南安普顿大学合作举办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本科中外合作办学项目,2019年与英国格林多大学合作举办机械电子工程专业本科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引进了国际优质教育资源,促进了学校在人才培养、学科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科学研究等方面的发展,培养了大批服务行业和地方发展所需的国际化人才。 学校与美、英、法、日等国家和地区的107所高校开展了交流与合作。学校与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法国北加莱公立高等美术学院、日本立命馆大学、日本北陆先端科技大学院大学等多所国际知名大学开展校际交流本科生“2+2”项目、本科生“3+1”项目、研究生“2+1”项目、研究生“1+1+1”项目、本硕连读项目、短期互换生项目、国家公派留学等项目,“十三五”期间参加各类交流项目的学生人数累计800余名。五年来,学校获批国家高端引智项目7项、省市级引智项目20余项。2022年,学校成功获批并开展教育部国际产学研用合作联合培养研究生项目,开辟了新的国际化研究生培养途径。 学校经过不断发展与历史积淀,形成“博学精思,笃行致新”的校训。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文化传承、社会服务、国际交流等方面为国家和省市做出了积极贡献。在新的历史阶段,学校将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坚持立德树人,全面推进内涵建设,始终服务国家创新驱动战略和辽宁区域经济发展。凝心聚力,改革创新,不断追求、止于至善,不断取得学校高质量发展的新突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