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青海考生多少分能上青海师范大学?最低需排名位次多少?今年有意报考青海师范大学的考生,请参考赶考生高考志愿智能填报系统查询的:青海师范大学在青海历年招生录取分数线、位次等数据,考生可以自己测一测被录取的概率!
一、2025年青海新高考多少分可以上青海师范大学
2025年青海新高考考生要想上青海师范大学本科批:历史类预估需410分左右(位次4680名左右),物理类预估需338分左右(位次18315名左右)。
1、2024年青海师范大学在青海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文科为415分(位次1569),理科为353分(位次5323)。
2、2023年青海师范大学在青海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文科为412分(位次1897),理科为334分(位次5362)。
3、2022年青海师范大学在青海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文科为418分(位次1864),理科为347分(位次4802)。
注:以上只是青海高考最低多少分能进青海师范大学,可选择的专业范围较窄,若是打算报考热门专业,则需要考生更高的成绩分数或者位次排名。
二、青海师范大学在青海各批次录取分数线(近三年)
1、文科
年份 | 招生省份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24 | 青海(文科) | 本一 | 415 | 1569 | 411 |
2024 | 青海(文科) | 本一 | 441 | 2945 | 411 |
2024 | 青海(文科) | 本一 | 455 | 508 | 411 |
2024 | 青海(文科) | 本一 | 479 | 221 | 411 |
2023 | 青海(文科) | 本一 | 412 | 1897 | 406 |
2023 | 青海(文科) | 本一 | 415 | 4071 | 406 |
2023 | 青海(文科) | 本一 | 478 | 708 | 406 |
2023 | 青海(文科) | 本一 | 487 | 542 | 406 |
2022 | 青海(文科) | 本一 | 418 | 1864 | 409 |
2022 | 青海(文科) | 本一 | 437 | 2991 | 409 |
2022 | 青海(文科) | 本一 | 464 | 749 | 409 |
2022 | 青海(文科) | 本一 | 471 | 629 | 409 |
各专业分数线: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
2、理科
年份 | 招生省份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24 | 青海(理科) | 本一 | 353 | 5323 | 343 |
2024 | 青海(理科) | 本一 | 384 | 11486 | 343 |
2024 | 青海(理科) | 本一 | 398 | 1612 | 343 |
2024 | 青海(理科) | 本一 | 450 | 4632 | 343 |
2023 | 青海(理科) | 本一 | 334 | 5362 | 330 |
2023 | 青海(理科) | 本一 | 337 | 14821 | 330 |
2023 | 青海(理科) | 本一 | 393 | 1486 | 330 |
2023 | 青海(理科) | 本一 | 427 | 589 | 330 |
2022 | 青海(理科) | 本一 | 347 | 4802 | 335 |
2022 | 青海(理科) | 本一 | 365 | 12245 | 335 |
2022 | 青海(理科) | 本一 | 386 | 1271 | 335 |
2022 | 青海(理科) | 本一 | 429 | 391 | 335 |
各专业分数线: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
注:2025年预估分数线只是作为高考志愿填报参考,由于影响因素较多,究竟2025年青海高考多少分能上青海师范大学,待2025年高招结束后,以高校发布的信息为准。
三、青海师范大学简介
简史 青海师范大学坐落于西海锁钥、海藏咽喉的高原古城西宁,始建于1956年,初名青海师范专科学校,1958年升格为青海师范学院,1984年更名为青海师范大学。1997年后,青海教育学院、青海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青海省水利学校、青海省银行学校陆续并入,共同组建形成了新的青海师范大学。
校园 青海师范大学现有城西和城北两个校区,总占地面积近1500亩。其中,城西校区近200亩,建筑面积13万平米,绿茵葱茏、古朴典雅、学脉绵长,主要承担研究生教育、留学生教育和继续教育与培训职能。城北校区1300多亩,建筑面积33.71万平米,设施先进、现代开放,布局恢宏,于2016年10月落成启用,主要承担本科生教育和学术交流职能。两大校区各具特色、相得益彰、协同发展,共同构成了具有丰厚文化内涵、彰显高原风光的现代大学校园,是读书治学立教的理想之地和教育沃土。
平台 现有教育部“国家教师发展协同创新实验基地”、教育部“藏汉双语理科师资培养培训基地”、教育部“藏区历史与多民族繁荣发展研究协同创新中心”,国家民委“藏汉双语人才培训基地”,五省区藏汉双语理科师资培训中心,国家青藏高原科学数据中心青海分中心,高原能源产业与生态研究中心,被授牌为“国家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青海基地”。建有省部共建藏语智能信息处理及应用国家重点实验室、青藏高原地表过程与生态保育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以及青海省青藏高原药用动植物资源重点实验室、青海省自然地理与环境过程重点实验室、藏文信息处理与机器翻译实验室、青海省物联网重点实验室、青藏高原生物多样性形成机制与综合利用重点实验室等13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建有青海民族教育发展研究中心、青海省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咨询培训中心、青藏高原文化研究所等6个省级人文社科研究中心及“物理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4个国家级和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