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湖南考生多少分能上福建农林大学?最低需排名位次多少?今年有意报考福建农林大学的考生,请参考赶考生高考志愿智能填报系统查询的:福建农林大学在湖南历年招生录取分数线、位次等数据,考生可以自己测一测被录取的概率!
一、2025年湖南高考多少分可以上福建农林大学
2025年湖南高考考生要想上福建农林大学本科批:历史类预估需459分左右(位次44282名左右),物理类预估需458分左右(位次141254名左右)。
1、2024年福建农林大学在湖南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486分(位次30845),物理类为455分(位次146555)。
2、2023年福建农林大学在湖南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456分(位次40697),物理类为457分(位次124042)。
3、2022年福建农林大学在湖南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468分(位次46532),物理类为457分(位次116456)。
注:以上只是湖南高考最低多少分能进福建农林大学,可选择的专业范围较窄,若是打算报考热门专业,则需要考生更高的成绩分数或者位次排名。
二、福建农林大学在湖南各批次录取分数线(近三年)
1、历史类
年份 | 招生省份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24 | 湖南(历史类) | 本科 | 486 | 30845 | 438 |
2024 | 湖南(历史类) | 本科 | 541 | 11312 | 438 |
2023 | 湖南(历史类) | 本科 | 456 | 40697 | 428 |
2023 | 湖南(历史类) | 本科 | 495 | 22041 | 428 |
2023 | 湖南(历史类) | 本科 | 496 | 21658 | 428 |
2023 | 湖南(历史类) | 本科 | 510 | 16856 | 428 |
2022 | 湖南(历史类) | 本科 | 468 | 46532 | 451 |
2022 | 湖南(历史类) | 本科 | 500 | 26582 | 451 |
2022 | 湖南(历史类) | 本科 | 530 | 13201 | 451 |
各专业分数线: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
2、物理类
年份 | 招生省份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24 | 湖南(物理类) | 本科 | 455 | 146555 | 422 |
2024 | 湖南(物理类) | 本科 | 491 | 99003 | 422 |
2024 | 湖南(物理类) | 本科 | 499 | 89484 | 422 |
2024 | 湖南(物理类) | 本科 | 525 | 62058 | 422 |
2024 | 湖南(物理类) | 本科 | 526 | 61097 | 422 |
2023 | 湖南(物理类) | 本科 | 457 | 124042 | 415 |
2023 | 湖南(物理类) | 本科 | 488 | 92618 | 415 |
2023 | 湖南(物理类) | 本科 | 492 | 88742 | 415 |
2023 | 湖南(物理类) | 本科 | 498 | 83200 | 415 |
2023 | 湖南(物理类) | 本科 | 508 | 74311 | 415 |
2022 | 湖南(物理类) | 本科 | 457 | 116456 | 414 |
2022 | 湖南(物理类) | 本科 | 469 | 103281 | 414 |
2022 | 湖南(物理类) | 本科 | 487 | 84415 | 414 |
2022 | 湖南(物理类) | 本科 | 487 | 84415 | 414 |
2022 | 湖南(物理类) | 本科 | 497 | 74392 | 414 |
各专业分数线: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
注:2025年预估分数线只是作为高考志愿填报参考,由于影响因素较多,究竟2025年湖南高考多少分能上福建农林大学,待2025年高招结束后,以高校发布的信息为准。
三、福建农林大学简介
福建农林大学坐落于福建省会福州,是一所以农林科学、生命科学为优势和特色,理、工、经、管、文、法、艺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省属重点大学,是农业农村部与福建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与福建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是福建省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福建省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福建省“双一流”建设A类高校。
师资力量雄厚。学校坚持“人才强校”战略,深入实施“双百计划”,积极打造农林领域的人才高地。现有教职工3195人;共有省级及以上高层次人才881人次(500人),其中国家级人才152人次(79人),居省属高校首位。国家级高层次人才中有中国科学院院士2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4人、万人计划15人、长江学者12人、国家杰青8人、国家优青15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8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3人。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2支、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支、教育部创新团队1支、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创新团队2支和农业农村部创新团队2支、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科技创新团队3支。学校入选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2个基地入选国家“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涌现出党的十九大、二十大代表以及全国人大代表、“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全国最美教师、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三八”红旗手、“八闽楷模”等先进典型。
科研成果斐然。学校坚持“四个面向”,聚焦国家和区域现代农业产业发展重大需求,构建平台-项目-成果“三位一体”的科技创新链条,在菌草、蜜蜂、兰花、杉木、水稻、甘蔗等生物学基础研究和有害生物生态防控、生态治理、生物质利用等应用研究领域形成鲜明特色和优势。学校高起点建设海峡联合研究院、海峡生态环境工程研究院、海洋研究院等10余个校内一流创新平台。学校现有8个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40个部级科技创新平台。国家级平台包括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全国重点实验室(共建)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省部共建“2011协同创新中心”2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2个。同时,建有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4个、教育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1个、教育部区域和国别研究中心1个、农业农村部重点实验室(研发中心、试验站、分中心)14个、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究中心、研究基地)10个、自然资源部工程技术创新中心1个。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等国家三大科技奖35项,居福建省属高校首位。在农林作物基因组、植物学基础研究领域产出一批标志性研究成果,先后破译甘蔗、龙眼、菠萝、四倍体花生栽培种、兰花、睡莲、闽楠、斑茅、番木瓜、福州单瓣茉莉与双瓣茉莉、六倍体麻竹等基因组。学校以第一完成单位或通讯作者单位在《Science》《Nature》《Cell》三大顶级期刊上发表14篇高水平论文,数量居全国高校第22位、全国“双非”高校第2位、福建省属高校首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