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江苏考生多少分能上广西师范大学?最低需排名位次多少?今年有意报考广西师范大学的考生,请参考赶考生高考志愿智能填报系统查询的:广西师范大学在江苏历年招生录取分数线、位次等数据,考生可以自己测一测被录取的概率!
一、2025年江苏高考多少分可以上广西师范大学
2025年江苏高考考生要想上广西师范大学本科批:历史类预估需526分左右(位次28380名左右),物理类预估需524分左右(位次112704名左右)。
1、2024年广西师范大学在江苏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541分(位次21616),物理类为526分(位次110102)。
2、2023年广西师范大学在江苏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523分(位次29036),物理类为525分(位次101269)。
3、2022年广西师范大学在江苏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529分(位次20061),物理类为524分(位次81428)。
注:以上只是江苏高考最低多少分能进广西师范大学,可选择的专业范围较窄,若是打算报考热门专业,则需要考生更高的成绩分数或者位次排名。
二、广西师范大学在江苏各批次录取分数线(近三年)
1、历史类
年份 | 招生省份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24 | 江苏(历史类) | 本科 | 541 | 21616 | 478 |
2024 | 江苏(历史类) | 本科 | 549 | 18358 | 478 |
2023 | 江苏(历史类) | 本科 | 523 | 29036 | 474 |
2023 | 江苏(历史类) | 本科 | 539 | 22036 | 474 |
2022 | 江苏(历史类) | 本科 | 529 | 20061 | 471 |
2022 | 江苏(历史类) | 本科 | 531 | 19056 | 471 |
各专业分数线: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
2、物理类
年份 | 招生省份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24 | 江苏(物理类) | 本科 | 526 | 110102 | 462 |
2024 | 江苏(物理类) | 本科 | 553 | 76276 | 462 |
2023 | 江苏(物理类) | 本科 | 525 | 101269 | 448 |
2023 | 江苏(物理类) | 本科 | 528 | 98180 | 448 |
2023 | 江苏(物理类) | 本科 | 548 | 78085 | 448 |
2023 | 江苏(物理类) | 本科 | 554 | 72168 | 448 |
2022 | 江苏(物理类) | 本科 | 524 | 81428 | 429 |
2022 | 江苏(物理类) | 本科 | 527 | 78203 | 429 |
2022 | 江苏(物理类) | 本科 | 529 | 76088 | 429 |
2022 | 江苏(物理类) | 本科 | 533 | 71644 | 429 |
各专业分数线: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
注:2025年预估分数线只是作为高考志愿填报参考,由于影响因素较多,究竟2025年江苏高考多少分能上广西师范大学,待2025年高招结束后,以高校发布的信息为准。
三、广西师范大学简介
广西师范大学地处世界级旅游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桂林,是国家教育部与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共建高校,“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项目”高校,广西重点建设的“国内一流大学”高校,全国文明校园。有王城、育才、雁山3个校区,校园面积近4000亩,各类学生71000多人,各类教职工4000多人(含离退休人员),拥有省部级以上高层次人才160余人次,其中国家级重大人才项目人选27人次,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广西八桂学者、广西特聘专家、广西优秀专家、广西十百千人才工程人选等省部级人才140多人次。
学校学科实力强劲。现建制教学学院(部)21个,全日制普通本科专业75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8个(马克思主义理论、化学、中国语言文学、教育学、软件工程、体育学、世界史、物理学),专业博士点1个(教育),博士后科研流动站7个(马克思主义理论、化学、中国语言文学、教育学、软件工程、体育学、物理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9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4个,学科专业涵盖了12大门类。在全国学科水平评估中,学科整体实力稳步提升。在首轮广西一流学科建设项目中,学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中国语言文学、化学、软件工程等5个学科获得广西一流学科建设项目,物理学获得广西一流学科建设培育项目;在新一轮广西一流学科建设项目中,教育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化学获得广西一流学科A类建设,软件工程、物理学、中国语言文学获得B类建设。化学、工程学、计算机科学三个学科进入国际ESI排名前1%。
学校教学与专业成果丰硕。学校获得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3个、国家一流课程21门,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门、教育部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2个、教育部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1项、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4项,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7个、国家专业综合改革试点1个、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改革项目1项,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3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6门、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国家级双语示范课程1门,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所获国家级标志性成果在西部地区同类院校和广西高校中名列前茅;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6项,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14项、优秀奖1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