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广西考生多少分能上西南交通大学?最低需排名位次多少?今年有意报考西南交通大学的考生,请参考赶考生高考志愿智能填报系统查询的:西南交通大学在广西历年招生录取分数线、位次等数据,考生可以自己测一测被录取的概率!
一、2025年广西新高考多少分可以上西南交通大学
2025年广西新高考考生要想上西南交通大学本科批:历史类预估需592分左右(位次1798名左右),物理类预估需537分左右(位次32924名左右)。
1、2024年西南交通大学在广西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文科为563分(位次4566),理科为533分(位次35099)。
2、2023年西南交通大学在广西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文科为595分(位次1794),理科为540分(位次19086)。
3、2022年西南交通大学在广西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文科为595分(位次1753),理科为526分(位次22444)。
注:以上只是广西高考最低多少分能进西南交通大学,可选择的专业范围较窄,若是打算报考热门专业,则需要考生更高的成绩分数或者位次排名。
二、西南交通大学在广西各批次录取分数线(近三年)
1、文科
年份 | 招生省份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24 | 广西(文科) | 本科 | 563 | 4566 | 400 |
2024 | 广西(文科) | 本科 | 585 | 2375 | 400 |
2024 | 广西(文科) | 本科 | 589 | 2057 | 400 |
2024 | 广西(文科) | 本科 | 591 | 1929 | 400 |
2024 | 广西(文科) | 本科 | 601 | 1342 | 400 |
2023 | 广西(文科) | 本一 | 595 | 1794 | 528 |
2022 | 广西(文科) | 本一 | 595 | 1753 | 532 |
各专业分数线: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
2、理科
年份 | 招生省份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24 | 广西(理科) | 本科 | 533 | 35099 | 371 |
2024 | 广西(理科) | 本科 | 567 | 18181 | 371 |
2024 | 广西(理科) | 本科 | 587 | 10985 | 371 |
2024 | 广西(理科) | 本科 | 589 | 10387 | 371 |
2023 | 广西(理科) | 本一 | 540 | 19086 | 475 |
2023 | 广西(理科) | 本一 | 579 | 8772 | 475 |
2022 | 广西(理科) | 本一 | 526 | 22444 | 475 |
2022 | 广西(理科) | 本一 | 569 | 9679 | 475 |
各专业分数线: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
注:2025年预估分数线只是作为高考志愿填报参考,由于影响因素较多,究竟2025年广西高考多少分能上西南交通大学,待2025年高招结束后,以高校发布的信息为准。
三、西南交通大学简介
西南交通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国家首批“双一流”、“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2011协同创新计划”重点建设高校,设有研究生院。坐落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国家中心城市、“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核心城市——成都。
学校办学特色鲜明,轨道交通学科群实力位居全国前列,已建立起世界轨道交通领域最完备的学科专业体系、人才培养体系和科研创新体系。现设有27个学院(中心)等二级办学单位,拥有交通运输工程、机械工程2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车辆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等10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8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4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7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交通运输工程学科位居全国第一(A+)并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序列,土木工程学科位居全国A序列,土木工程、机械工程、电气工程进入世界前50强(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和US NEWS学科排名)。工程学、计算机科学、材料科学、化学、社会科学、地球科学、环境/生态学等学科进入ESI世界排名前1%,工程学进入ESI世界排名前1‰。
建有轨道交通国家实验室(筹)、轨道交通运载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桥梁智能与绿色建造全国重点实验室、极端环境岩土和隧道工程智能建养全国重点实验室、陆地交通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轨道交通电气化与自动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国家级平台,以及5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另有40余个省部级科技创新平台。构建了以世界公认的“沈氏理论”和“翟孙模型”为标志的铁路大系统动力学基础研究体系,累计主持和参与获得国家科技奖励61项,其中参与特等奖2项,主持一等奖3项、二等奖15项,科技成果4次入选“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尤其是中国轨道交通事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获批国家交通强国建设试点、科技人才评价试点、科技成果评价改革试点等建设名单。当前,学校正以锻造国家轨道交通战略科技力量、引领未来轨道交通发展为目标,围绕高速铁路、重载铁路、磁浮交通、新型城轨、真空管道超高速等领域有组织地开展基础研究与原始创新,大力推进“多态耦合轨道交通动模试验平台(总投资5.8亿元)”和“准环对称仿星器(总投资2.8亿元)” 大科学装置建设, 以及具有完全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温超导高速磁浮技术”工程化及试验线建设。通过设立前沿科学研究院和未来技术研究院等,大力发展前沿交叉学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