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北京考生多少分能上北方工业大学?最低需排名位次多少?今年有意报考北方工业大学的考生,请参考赶考生高考志愿智能填报系统查询的:北方工业大学在北京历年招生录取分数线、位次等数据,考生可以自己测一测被录取的概率!
一、2025年北京高考多少分可以上北方工业大学
2025年北京高考考生要想上北方工业大学本科批:综合类预估需496分左右(位次32969名左右)。
1、2024年北方工业大学在北京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综合类为496分(位次33127)。
2、2023年北方工业大学在北京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综合类为498分(位次32264)。
3、2022年北方工业大学在北京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综合类为484分(位次28722)。
注:以上只是北京高考最低多少分能进北方工业大学,可选择的专业范围较窄,若是打算报考热门专业,则需要考生更高的成绩分数或者位次排名。
二、北方工业大学在北京各批次录取分数线(近三年)
综合类
年份 | 招生省份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24 | 北京(综合类) | 本科 | 496 | 33127 | 434 |
2024 | 北京(综合类) | 本科 | 526 | 26285 | 434 |
2024 | 北京(综合类) | 本科 | 528 | 25842 | 434 |
2023 | 北京(综合类) | 本科 | 498 | 32264 | 448 |
2023 | 北京(综合类) | 本科 | 526 | 25776 | 448 |
2023 | 北京(综合类) | 本科 | 527 | 25551 | 448 |
2023 | 北京(综合类) | 本科 | 529 | 25084 | 448 |
2023 | 北京(综合类) | 本科 | 532 | 24405 | 448 |
2023 | 北京(综合类) | 本科 | 532 | 24405 | 448 |
2022 | 北京(综合类) | 本科 | 484 | 28722 | 425 |
2022 | 北京(综合类) | 本科 | 514 | 23164 | 425 |
2022 | 北京(综合类) | 本科 | 520 | 22064 | 425 |
2022 | 北京(综合类) | 本科 | 521 | 21870 | 425 |
2022 | 北京(综合类) | 本科 | 521 | 21870 | 425 |
2022 | 北京(综合类) | 本科 | 522 | 21675 | 425 |
2022 | 北京(综合类) | 本科 | 526 | 20947 | 425 |
各专业分数线: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
注:2025年预估分数线只是作为高考志愿填报参考,由于影响因素较多,究竟2025年北京高考多少分能上北方工业大学,待2025年高招结束后,以高校发布的信息为准。
三、北方工业大学简介
学校创立于1946年,前身是国立北平高级工业职业学校,新中国成立后曾先后隶属于冶金工业部和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1985年更为现名,1998年划转北京市管理。现已发展成为一所以工为主,理、工、文、经、管、法、艺七大学科门类协调发展,工科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高等院校。在76年的办学历程中,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传承“工业报国、工业兴国、工业强国”精神,投身于新中国从传统工业到现代工业的发展历程,已成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培养高级创新人才和先进技术研发的中坚力量。步入新时代,学校继续发扬改革创新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主动对接国家和北京市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开启全面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新征程。
学校建立了从本科生到硕士生、博士生,从全日制到成人高等教育、留学生教育的多层次、广覆盖的教育体系。建有1个“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18个硕士学位一级学科,10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39个本科招生专业。学校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3个、北京市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个、北京高校(重点建设)一流专业2个,通过教育认证(评估)专业8个,4个专业通过ACBSP国际商科专业认证;获批国家一流课程、北京高校优质本科课程及教材课件(含重点)33门。建有21个国家级和省部级教学科研平台,获教育部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2项、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1项,北京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创新项目”18项。2003年以来,获国家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一等奖17项、二等奖31项。
学校紧密围绕北京“四个中心”功能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紧扣首都特大城市的运行与治理,发挥技术研发和智库支撑作用,在智能交通、节能环保、风险防控与灾害预警、新型材料、绿色电源等领域形成了领先优势,在经济管理、法律服务、绿色宜居等方面发挥了重要智库作用。拥有16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及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联合共建基地,参与建设3个省部级协同创新中心。建成高精尖创新研究院、储能工程中心、新兴风险研究院等13个校属研发机构。立足区位优势,建成“北方工业大学科技园”。获批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 。学校科研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7项,鲁迅文学奖1项,省部级奖励80多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