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海南考生多少分能上武汉理工大学?最低需排名位次多少?今年有意报考武汉理工大学的考生,请参考赶考生高考志愿智能填报系统查询的:武汉理工大学在海南历年招生录取分数线、位次等数据,考生可以自己测一测被录取的概率!
一、2025年海南高考多少分可以上武汉理工大学
2025年海南高考考生要想上武汉理工大学本科批:综合类预估需654分左右(位次4640名左右)。
1、2024年武汉理工大学在海南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综合类为664分(位次3845)。
2、2023年武汉理工大学在海南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综合类为653分(位次4568)。
3、2022年武汉理工大学在海南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综合类为658分(位次3786)。
注:以上只是海南高考最低多少分能进武汉理工大学,可选择的专业范围较窄,若是打算报考热门专业,则需要考生更高的成绩分数或者位次排名。
二、武汉理工大学在海南各批次录取分数线(近三年)
综合类
年份 | 招生省份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24 | 海南(综合类) | 本科 | 664 | 3845 | 483 |
2024 | 海南(综合类) | 本科 | 670 | 3396 | 483 |
2024 | 海南(综合类) | 本科 | 673 | 3195 | 483 |
2023 | 海南(综合类) | 本科 | 653 | 4568 | 483 |
2023 | 海南(综合类) | 本科 | 671 | 3176 | 483 |
2023 | 海南(综合类) | 本科 | 672 | 3112 | 483 |
2023 | 海南(综合类) | 本科 | 674 | 2981 | 483 |
2022 | 海南(综合类) | 本科 | 658 | 3786 | 471 |
2022 | 海南(综合类) | 本科 | 659 | 3694 | 471 |
2022 | 海南(综合类) | 本科 | 669 | 3025 | 471 |
2022 | 海南(综合类) | 本科 | 670 | 2960 | 471 |
2022 | 海南(综合类) | 本科 | 674 | 2715 | 471 |
各专业分数线: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
注:2025年预估分数线只是作为高考志愿填报参考,由于影响因素较多,究竟2025年海南高考多少分能上武汉理工大学,待2025年高招结束后,以高校发布的信息为准。
三、武汉理工大学简介
武汉理工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是首批列入国家“211工程”和“双一流”建设高校,是教育部和交通运输部等部委共建高校。学校办学历史起源于1898年建立的湖北工艺学堂,办学125年特别是近70年来,学校共培养了近70万名高级专门人才,是教育部直属高校中为建材建工、交通、汽车三大行业培养人才规模最大的学校,是我国“三大行业”高层次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目前学校在校普通本科生37000余人,博士、硕士生23000余人,留学生900余人。
学校已形成以工学为主,理、工、经、管、艺术、文、法等多学科相互融合、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现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4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1个;有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5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26个。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连续两轮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现有本科专业101个,其中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54个、国家特色专业15个、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28个、国家综合改革试点专业4个、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专业2个。现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61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7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8门、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3门。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5个、教育部人才培养模式实验区4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3个、国际化示范学院1个、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全国创业孵化示范基地与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培训基地各1个、教育部高校职业生涯咨询特色工作室1个、国家级众创空间1个、国家大学科技园1个、国家级创新创业学院1个、国家级虚拟教研室5个。
学校建有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光纤传感技术与网络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硅酸盐建筑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水运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水路交通控制全国重点实验室等50个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基地,建有内河智能航运交通运输行业协同创新平台、汽车零部件技术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安全预警与应急联动技术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3个省部级协同创新平台。学校获批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单位,入选首批国家知识产权示范高校、第二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与地方政府和行业企业共建异地科研机构、产学研合作服务平台、校企科技合作平台等科技合作与成果转化机构166个。近五年来,学校获国家自然科学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奖2项;获省部级科技一等奖及以上奖励121项,其中以第一完成单位获49项。获授权发明专利5458项,作为第一专利权人获得中国专利奖5项。在世界顶尖学术期刊Science发表论文6篇、Nature发表论文4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