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考生

安徽高考历史类391分能上哪些专科学校2024(近三年可以报考的公办民办大学)

更新时间:2024-09-13 16:36:35

2024年安徽高考历史类考生391分能上什么好的大学?有哪些391分左右可以报考的公办或者民办的本科院校及专科学校?以下为近三年在安徽历史类391分录取的院校名单,仅供参考!

安徽高考历史类391分能上哪些专科学校2024(近三年可以报考的公办民办大学)

一、安徽高考历史类391分能上的好大学有哪些?

安徽高考历史类391分能上的好大学有(专科批):云南经济管理学院(民办)、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公办)、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公办)、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公办)、江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公办),一共725所专科批次大学可以上。

更多院校,详见如下汇总名单或查询赶考生AI高考志愿系统,供2024年考生报考参考!

二、安徽高考文史类录取线为391分的大学名单一览表(近三年)

2023-2021年各大学在安徽省(文史类)招生最低录取分数线在391分的院校一共有8所。其中公办院校6所,民办院校2所,本科批次学校招生0所,大专及专科批次学校招生8所。

年份院校属性科目批次最低分/位次
2023云南经济管理学院民办文科专科391/77262
2023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公办文科专科391/77477
2023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公办文科专科391/77222
2022丽水职业技术学院公办文科专科391/108901
2022建东职业技术学院民办文科专科391/108739
2021湖南科技职业学院公办文科专科391/129985
2021长白山职业技术学院公办文科专科391/129731
2021江苏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公办文科专科391/129840
在安徽历史类391分可以上的大学(共8所),更多及专业详见: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注:以上安徽高考历史类391分可以上什么大学的院校名单,仅供参考!实际填报,可使用赶考生AI高考志愿填报助手进行模拟推荐稳进的大学,更科学且不浪费分数!

三、安徽高考历史类391分能报考的院校简介

1、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简介

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省属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学校的办学历史可以追溯到1912年由著名爱国实业家、教育家张謇先生创办的我国第一所纺织专门学校,距今已有百余年办学历史,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为江苏乃至全国的经济社会建设和发展培养了大量的优秀人才。学校于1999年经教育部批准,独立升格为“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2006年取得了全国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优秀的成绩,2007年被确定为江苏省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单位,2008年被教育部、财政部确定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立项建设院校,2011年6月顺利通过国家验收成为国家示范性高职学院,2014年5月,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学校更名为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2018年被确定为江苏省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单位。2019年,被认定为教育部“优质高等职业院校”,成功入选国家“双高计划”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

学校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谋发展,职业教育成绩显著,先后荣获“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纺织教育先进单位”、“江苏省文明单位”、“江苏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江苏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单位”等一系列荣誉称号。现已成为中国纺织服装职教集团理事长单位、江苏纺织服装职教集团理事长单位、中国纺织服装教育学会副会长单位、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单位。

2、丽水职业技术学院简介

■ 浙江省高职教育农林牧渔专业教指委主任委员单位

学校本部占地470亩,开发区绿谷校区占地35亩,现有普通全日制在校生9000余人,教职工507人。其中教授24人,副教授等副高职称教师138人。省级优秀教学团队3个,省级教学名师、省级优秀教师等高层次人才60余人。

3、建东职业技术学院简介

建东职业技术学院是由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教育部备案、从事高等教育的全日制普通高校。学院是“中国民航局备案的航空安全员资质训练单位”、“江苏省终身教育学分银行合作联盟成员单位”,先后被评为“江苏省平安校园”、“江苏省‘艺工双通型’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基地”、“常州首批退役军人教育培训实习实训示范基地”。学院坐落于长三角腹地——江苏常州,位于常州市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内,南临沪宁高速公路,毗邻常州高铁站。发达的经济基础,悠久的历史积淀,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为学院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障。校区规划占地34万平方米(504亩),总建筑面积45.36万平方米,图书馆藏书30万册。拥有先进的校园网络设施及视听系统,建有现代教育中心及44个实验室,较好地满足了教学、实验和实训的需要。

学院积极践行产教融合理念,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等途径,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技能。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应用性和针对性,加强实践能力培养,实施“教、学、做一体化”,实行毕业证、职业资格证多证书制度,使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三者协调、健康发展,为学生的毕业与就业“零距离”对接奠定基础。多年来,我院毕业生就业率一直处于同类院校前列。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