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湖北高考物理类考生557分能上什么好的大学?有哪些557分左右可以报考的公办或者民办的本科院校及专科学校?以下为近三年在湖北物理类557分录取的院校名单,仅供参考!
一、湖北高考物理类557分能上的好大学有哪些?
湖北高考物理类557分能上的好大学有(本科批):北京外国语大学(公办)、大连医科大学(公办)、哈尔滨医科大学(公办)、河北师范大学(公办)、武汉工程大学(公办),一共785所本科批次大学可以上。
更多院校,详见如下汇总名单或查询赶考生AI高考志愿系统,供2024年考生报考参考!
二、湖北高考物理类录取线为557分的大学名单一览表(近三年)
2023-2021年各大学在湖北省(物理类)招生最低录取分数线在557分的院校一共有43所。其中公办院校43所,民办院校0所,本科批次学校招生43所,大专及专科批次学校招生0所。
年份 | 院校 | 属性 | 科目 | 批次 | 最低分/位次 |
---|---|---|---|---|---|
2023 | 北京外国语大学 | 公办 | 物理类 | 本科 | 557/42153 |
2023 | 大连医科大学 | 公办 | 物理类 | 本科 | 557/42153 |
2023 | 哈尔滨医科大学 | 公办 | 物理类 | 本科 | 557/42153 |
2022 | 江南大学 | 公办 | 物理类 | 本科 | 557/25240 |
2022 | 北京体育大学 | 公办 | 物理类 | 本科 | 557/25790 |
2022 | 湘潭大学 | 公办 | 物理类 | 本科 | 557/25790 |
2021 | 安徽师范大学 | 公办 | 物理类 | 本科 | 557/37114 |
2021 | 安徽师范大学 | 公办 | 物理类 | 本科 | 557/37114 |
2021 | 中国民航大学 | 公办 | 物理类 | 本科 | 557/37114 |
在湖北物理类557分可以上的大学(共43所),更多及专业详见: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
注:以上湖北高考物理类557分可以上什么大学的院校名单,仅供参考!实际填报,可使用赶考生AI高考志愿填报助手进行模拟推荐稳进的大学,更科学且不浪费分数!
三、湖北高考物理类557分能报考的院校简介
1、江南大学简介
江南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和“双一流”建设高校。学校具有悠久的办学历史、厚重的文化积淀,源起1902年创建的三江师范学堂,历经国立中央大学、南京大学等发展时期;1958年南京工学院食品工业系整建制东迁无锡独立建校,成立无锡轻工业学院;1962年无锡纺织工学院并入无锡轻工业学院;1995年更名为无锡轻工大学;2001年无锡轻工大学、江南学院、无锡教育学院合并组建江南大学;2003年东华大学无锡校区并入江南大学。
学校的综合实力和办学影响不断提升。在教育部组织的最新一轮全国一级学科评估中,取得优异成绩;在2022年“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中,学校15个学科入选,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连续四年蝉联世界第一;在全球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ESI)上,学校农业科学、工程学、化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材料科学、临床医学、计算机科学、药理学与毒理学、环境与生态学9 个学科进入全球前 1%,其中农业科学跻身前0.13‰;学校位居ESI综合排行中国大陆第56名;在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编制的《2022中国大学评价》中,位居全国第45名。学校是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江苏省文明单位、江苏省平安校园。
2、北京体育大学简介
北京体育大学成立于1953年,原名中央体育学院,1956年更名为北京体育学院,1993年更名为北京体育大学,是全国重点院校、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国家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具有光荣的办学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扎实的办学基础,在国内外享有盛誉,隶属国家体育总局。学校位于海淀区信息路,占地面积75.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41万平方米,共拥有室内外训练场馆近100个。
学校现有各级各类在校学生13000余名,其中本科生9800余名,研究生3500余名。近5年毕业生的一次就业率均超过北京地区高校平均就业率水平。
3、安徽师范大学简介
安徽师范大学是安徽建校最早的高等学府,坐落在具有“徽风皖韵、千湖之城”美誉的国家级开放城市——芜湖,濒临浩瀚长江,傍依灵秀赭山,集江南自然之神秀、汇安徽人文之灵杰,是安徽省人民政府与教育部共建高校、安徽省委省政府优先建设的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和安徽省特色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高校,入选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省唯一)、全国首批省委宣传部与学校共建新闻学院试点单位,荣获第二届“全国文明校园”称号。
在九十多年的办学历程中,刘文典、周建人、郁达夫、苏雪林、陈望道、朱湘、朱光潜、王星拱、杨亮功、程演生、陶因、张慰慈、丁绪贤、项南、许杰等一大批知名专家学者、社会贤达先后汇聚在菱湖之畔、镜湖之滨,著书立说,弘文励教。经过一代代师大人潜心耕耘、励志践行、培育后学、薪火相继、言传身教,砥砺出“厚重朴实、至善致远、追求卓越、自强不息”的精神,积淀出“严谨治学、敬业奉献、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教风,培育出“勤学慎思、质朴谦逊、知行合一、求实求新”的学风,凝炼出“厚德、重教、博学、笃行”的校训。建校以来,累计为国家培养全日制高等专门人才近30万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