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广东高考历史类考生511分能上什么好的大学?有哪些511分左右可以报考的公办或者民办的本科院校及专科学校?以下为近三年在广东历史类511分录取的院校名单,仅供参考!
一、广东高考历史类511分能上的好大学有哪些?
广东高考历史类511分能上的好大学有(本科批):中北大学(公办)、内江师范学院(公办)、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公办)、遵义医科大学(公办)、吉首大学(公办),一共479所本科批次大学可以上。
更多院校,详见如下汇总名单或查询赶考生AI高考志愿系统,供2025年考生报考参考!
二、广东高考文史类511分能上的大学名单一览表(近三年)
2024-2022年各大学在广东省(文史类)招生最低录取分数线在511分的院校一共有27所。其中公办院校27所,民办院校0所,本科批次学校招生27所,大专及专科批次学校招生0所。
年份 | 院校 | 属性 | 科目 | 批次 | 最低分/位次 |
---|---|---|---|---|---|
2024 | 中北大学 | 公办 | 历史类 | 本科 | 511/32530 |
2024 | 内江师范学院 | 公办 | 历史类 | 本科 | 511/32082 |
2024 |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 | 公办 | 历史类 | 本科 | 511/32302 |
2023 | 江苏师范大学 | 公办 | 历史类 | 本科 | 511/33170 |
2023 | 中北大学 | 公办 | 历史类 | 本科 | 511/33185 |
2023 | 中北大学 | 公办 | 历史类 | 本科 | 511/32900 |
2022 | 五邑大学 | 公办 | 历史类 | 本科 | 511/33211 |
2022 | 沈阳工业大学 | 公办 | 历史类 | 本科 | 511/32738 |
2022 | 广东海洋大学 | 公办 | 历史类 | 本科 | 511/33369 |
在广东历史类511分可以上的大学(共27所),更多及专业详见: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
注:以上广东高考历史类511分可以上什么大学的院校名单,仅供参考!实际填报,可使用赶考生AI高考志愿填报助手进行模拟推荐稳进的大学,更科学且不浪费分数!
三、广东高考历史类511分能报考的院校简介
1、中北大学简介
中北大学是一所由山西省人民政府与工业和信息化部、山西省人民政府和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双共建,山西省人民政府管理的多科性教学研究型大学。学校创办于1941年,前身是八路军总司令部在太行抗日根据地创办的我党我军第一所兵工学校——太行工业学校,被誉为“人民兵工第一校”。
学校现有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山西省重点学科24个,山西省“1331工程 ”一流学科3个,山西省“1331工程”优势特色学科1个,山西省优势学科攀升计划支持学科2个,山西省服务产业创新学科群6个。拥有博士后流动站7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7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2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5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4个,本科专业93个(对外招生专业86个)。工程学学科群、材料学学科群、化学学科群ESI排名位列全球前1%。
2、广东第二师范学院简介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是广东省属普通本科院校,其前身为1955年创办的广东教育行政学院,1960年更名为广东教育学院,同年,广东工农师范学院并入,1970年停办,迁往肇庆开办肇庆地区师范学院,1978年复办,1982年被确定为省属成人师范本科院校,并于同年开始举办成人师范本科教育,1985年开始举办普通专科教育,1990至2008年举办普通本科教育。2010年经教育部批准,改制为普通本科院校,更名为广东第二师范学院。2014年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2018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2021年获批硕士学位立项建设单位,同年入选教育部第二批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试点高校。
学校学科建设与科研创新取得长足进展。现有教育学、数学、生态学3个省级特色重点学科。获批2个广东省社会科学研究基地,1个广东省决策咨询研究基地,7个广东省普通高校重点科研平台,3个广东省普通高校创新团队。近5年来,学校获得省级以上科研项目241项,其中国家级项目20项;教师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50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70余部;取得授权专利、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等知识产权类成果100余项;获得广东省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学校主办的《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学报》连续六届获评“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
3、江苏师范大学简介
江苏师范大学是江苏省人民政府和教育部共建高校,是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学校1952年创办于江苏无锡,战功卓著的刘先胜中将为首任校长。1956年正式纳入普通高等教育序列招生。1957年成立江苏师范专科学校。1958年学校北迁徐州,1959年与徐州师范专科学校合并,成立徐州师范学院。60年代初,全国高校布局调整,周恩来总理指示:“徐州地区地域辽阔,要有大学”,学校因此得以保留。从此,学校扎根苏北,艰苦创业,逐步发展。1979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1981年成为全国首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1984年,江苏省人民政府以原徐州市教师进修学院为基础设立徐州师范专科学校,1989年该校并入我校。1996年学校更名为徐州师范大学。1999年原煤炭部所属的徐州工业学校并入。2011年学校更名为江苏师范大学。建校以来,全校师生秉承“崇德厚学,励志敏行”的校训,经过不懈努力,各项事业都有了快速发展,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日益提升。
学校注重政产学研合作,强化原始创新和集成攻关,鼓励学科交叉融合,致力服务国家和区域高质量发展。积极搭建校地、校企产学研平台,建立和完善了以政产学研相结合为核心的技术转移体系。与徐州、连云港、泰州等地共建新型研发机构、各类产学研合作基地200余家。技术转移中心获批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大学科技园获批国家大学科技园、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国家级高校学生科技创业实习基地、江苏省科技服务业“百强机构”荣誉称号。牵头成立淮海经济区乡村卓越教师教育联盟。获批设立淮海经济区首家雅思考点。2017年获批江苏省军转干部进高校专项培训基地,2021年获批全国首批“退役军人事务研究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