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山西高考文科考生541分能上什么好的大学?有哪些541分左右可以报考的公办或者民办的本科院校及专科学校?以下为近三年在山西文科541分录取的院校名单,仅供参考!
一、山西高考文科541分能上的好大学有哪些?
山西高考文科541分能上的好大学有(本科批):中南大学(公办)、武汉理工大学(公办)、河南大学(公办)、南京审计大学(公办)、海南大学(公办),一共138所本科批次大学可以上。
更多院校,详见如下汇总名单或查询赶考生AI高考志愿系统,供2025年考生报考参考!
二、山西高考文史类541分能上的大学名单一览表(近三年)
2024-2022年各大学在山西省(文史类)招生最低录取分数线在541分的院校一共有10所。其中公办院校10所,民办院校0所,本科批次学校招生10所,大专及专科批次学校招生0所。
年份 | 院校 | 属性 | 科目 | 批次 | 最低分/位次 |
---|---|---|---|---|---|
2024 | 中南大学 | 公办 | 文科 | 本一A | 541/4277 |
2024 | 武汉理工大学 | 公办 | 文科 | 本一A | 541/4277 |
2024 | 河南大学 | 公办 | 文科 | 本一A | 541/4277 |
2023 |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 公办 | 文科 | 本一A | 541/1971 |
2023 | 吉林大学 | 公办 | 文科 | 本一A | 541/1971 |
2023 | 东北师范大学 | 公办 | 文科 | 本一A | 541/1971 |
2022 | 南方医科大学 | 公办 | 文科 | 本一A | 541/3259 |
在山西文科541分可以上的大学(共10所),更多及专业详见: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
注:以上山西高考文科541分可以上什么大学的院校名单,仅供参考!实际填报,可使用赶考生AI高考志愿填报助手进行模拟推荐稳进的大学,更科学且不浪费分数!
三、山西高考文科541分能报考的院校简介
1、吉林大学简介
吉林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综合性大学,坐落在吉林省长春市。学校始建于1946年,1960年被列为国家重点大学,1984年成为首批建立研究生院的22所大学之一,是国家“211工程”“985工程”和首批“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
学校聚焦世界名校合作,逐步完善全球合作网络,目前已经与42个国家和地区的308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其中,排名世界前100名的50所,前200名的69所。学校与12个国家的高校和科研机构合作共建了45个中外合作平台。
2、东北师范大学简介
巍巍东师,根溯延安。1945年10月25日,毛泽东主席接见延安大学校院主要领导干部,指示学校向东北迁移,创办“新型的东北大学”。1946年2月东北大学在辽宁本溪建校,是中国共产党在东北地区创建的第一所综合性大学。1949年7月定址于吉林长春。1950年4月更名为东北师范大学。1996年9月成为首批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2004年6月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研究生院。2007年,入选国家“985工程”教师教育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2017年9月,首批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
两区办学,学科齐全。学校现有自由校区和净月校区。在校全日制本科生15000余人;在校硕士研究生15000余人、博士生3000余人;在校留学生700余人。专任教师1700余人,其中教授560人、副教授657人。学校设有21个学院(部),学科专业体系覆盖11个学科门类,其中本科专业82个,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46个、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3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4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7个,博士专业学位类别1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2个。学校拥有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世界史、化学、统计学、材料科学与工程6个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入选数量位列全国第19位。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学原理、世界史、细胞生物学、生态学5个国家重点学科。在教育部学位中心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获评A类学科6个(其中A+学科1个)、B类学科15个。
3、南方医科大学简介
南方医科大学前身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创建于1951年,1979年被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2004年8月整体移交广东省,更名为南方医科大学,现有广州和顺德两个校区。学校是广东省首批5所省属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高校中唯一的医学院校,全国首批“部委省”共建医科高校,全国首批开设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本博连读)的8所高校之一,全国首批卓越医生、卓越医生(中医)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学校连续3年入选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行榜500强,2023年入围全球前400强。
师资队伍:现有国家级人才项目入选者353人次,省级人才项目入选者373人次,其中:两院院士4人、双聘院士12人,国家级教学团队3个,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个,国家教学名师6人,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31人,长江学者38人,国家“杰青”31人,国家特支计划29人(青年拔尖人才10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4人,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0人,国家“优青”27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