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吉林高考历史类考生463分能上什么好的大学?有哪些463分左右可以报考的公办或者民办的本科院校及专科学校?以下为近三年在吉林历史类463分录取的院校名单,仅供参考!
一、吉林高考历史类463分能上的好大学有哪些?
吉林高考历史类463分能上的好大学有(本科批):咸阳师范学院(公办)、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公办)、长春中医药大学(公办)、长春工程学院(公办)、延边大学(公办),一共33所本科批次大学可以上。
更多院校,详见如下汇总名单或查询赶考生AI高考志愿系统,供2025年考生报考参考!
二、吉林高考文史类463分能上的大学名单一览表(近三年)
2024-2022年各大学在吉林省(文史类)招生最低录取分数线在463分的院校一共有13所。其中公办院校13所,民办院校0所,本科批次学校招生13所,大专及专科批次学校招生0所。
年份 | 院校 | 属性 | 科目 | 批次 | 最低分/位次 |
---|---|---|---|---|---|
2024 | 咸阳师范学院 | 公办 | 历史类 | 本科 | 463/11238 |
2024 |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 | 公办 | 历史类 | 本科 | 463/11238 |
2023 | 延边大学 | 公办 | 文科 | 本二A | 463/6018 |
2023 | 长春理工大学(B) | 公办 | 文科 | 本一B | 463/6018 |
2023 | 河南中医药大学 | 公办 | 文科 | 本二A | 463/6018 |
2022 | 西藏大学 | 公办 | 文科 | 本二A | 463/8987 |
2022 | 山东理工大学 | 公办 | 文科 | 本二A | 463/8987 |
2022 | 云南民族大学 | 公办 | 文科 | 本二A | 463/8987 |
在吉林历史类463分可以上的大学(共13所),更多及专业详见: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
注:以上吉林高考历史类463分可以上什么大学的院校名单,仅供参考!实际填报,可使用赶考生AI高考志愿填报助手进行模拟推荐稳进的大学,更科学且不浪费分数!
三、吉林高考历史类463分能报考的院校简介
1、咸阳师范学院简介
咸阳师范学院是一所以教师教育为特色的省属本科院校。学校肇始于1978年5月的“陕西师范大学咸阳专修科”。1978年12月,经教育部批准,成立“咸阳师范专科学校”。2001年5月,与咸阳教育学院合并,成立咸阳师范学院。2004年10月,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咸阳市分校并入。2016年7月,陕西省机电工程学校划归学校。
学校现有教职工1300余人,专任教师中具有教授、副教授等高级职称人员400余人,博士、硕士占比90%以上。教师中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3人,"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三秦人才”、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科学技术奖评审专家、社科联专家等50余人,全国优秀教师、师德先进个人3人,省级优秀教师、教学名师、师德标兵28人,咸阳市跨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科学技术拔尖人才、有突出贡献专家、三五人才8人。
2、延边大学简介
延边大学(Yanbian University)始建于1949年,是中国共产党较早在少数民族地区建立的高校之一,坐落在享有“教育之乡”美誉的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的延吉市和珲春市,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西部开发重点建设院校、吉林省人民政府和教育部共同重点支持建设大学、吉林省人民政府和国家民委共同支持建设大学。
学校占地面积140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80万平方米。学校图书馆各类纸质藏书达188.96万册。学校现设有17个学院,74个本科专业;现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0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1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24个,自主设置交叉学科5个;现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5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吉林省研究生工作站7个。2017年和2022年,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先后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此外,学校还有1个国家重点学科,15个吉林省特色高水平学科,3个国家民委重点学科,2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15个校级重点学科。
3、西藏大学简介
西藏大学坐落于西藏自治区首府拉萨,是新中国在雪域高原创办的第一所综合性大学,是一所具有光荣传统和光辉历史的大学,是西藏自治区唯一一所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双一流”建设高校、部区合建高校。
学校有中央统战部、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国家民委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1个,中国文艺评论(西藏大学)基地1个,国家民委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基地1个,第四批技术与创新支持中心(TISC)1个,国家民委“一带一路”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高校国别和区域研究备案中心1个,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1个。有中国少数民族社会经济发展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西藏信息化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环喜马拉雅人类活动与区域发展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等3个教育部与西藏自治区共建协同创新中心。有自治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1个,自治区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1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