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考生

2025北京高考590分能上什么大学(近三年可以报考的院校)

更新时间:2025-03-30 07:53:56

2025年北京高考590分能上什么好的大学?有哪些590分左右可以报考的公办或者民办的本科院校及专科学校?以下为近三年在北京590分录取的院校名单,仅供参考!

北京高考590分能上什么大学(近三年可以报考的院校)

一、北京高考590分能上的好大学有哪些?

北京高考590分能上的好大学有(本科批):哈尔滨工程大学(公办)、北京化工大学(公办)、东北师范大学(公办)、华南师范大学(公办)、北京林业大学(公办),一共484所本科批次大学可以上。

更多院校,详见如下汇总名单或查询赶考生AI高考志愿系统,供2025年考生报考参考!

二、北京高考590分能上的大学名单一览表(近三年)

2024-2022年各大学在北京市招生最低录取分数线在590分的院校一共有23所。其中公办院校23所,民办院校0所,本科批次学校招生23所,大专及专科批次学校招生0所。

年份院校属性科目批次最低分/位次
2024哈尔滨工程大学公办综合类本科590/12614
2024北京化工大学公办综合类本科590/12614
2024东北师范大学公办综合类本科590/12614
2023武汉理工大学公办综合类本科590/12247
2023合肥工业大学公办综合类本科590/12247
2023西南交通大学公办综合类本科590/12247
2022武汉理工大学公办综合类本科590/10139
2022郑州大学公办综合类本科590/10139
2022哈尔滨医科大学公办综合类本科590/10139
在北京590分可以上的大学(共23所),更多及专业详见: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注:以上北京高考590分可以上什么大学的院校名单,仅供参考!实际填报,可使用赶考生AI高考志愿填报助手进行模拟推荐稳进的大学,更科学且不浪费分数!

三、北京高考590分能报考的院校简介

1、北京化工大学简介

北京化工大学创办于1958年,原名北京化工学院,是新中国为“培养尖端科学发展所需的高级化工技术人才”而创建的一所高水平大学。作为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国家“211工程”和“‘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院校,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北京化工大学肩负着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和基础性、前瞻性科学研究以及原创性高新技术开发的使命。

学校服务社会能力不断增强,聚焦支撑服务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立足京津冀、长三角等动力源地区,布局建设区域研究院、产学研基地、技术转移中心等一批新型外设科研机构,持续推动校地校企合作走深走实。深化产教融合,持续推动与中石化、中石油、中化、中信集团、国家能源集团等头部企业战略合作,重点在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共建创新联合体。学校科技园被认定为“国家大学科技园”“北京市中小企业创业基地”和第四批“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科技产业拥有10余个与教学、科研紧密结合的科技产业实体,依托学校科技和人才优势,以科技成果产业化为经营宗旨,形成了具有北化特色的高科技产业,在生物化工、日用化工、精细化工、化工新材料等领域已形成系列技术和多种产品。

2、武汉理工大学简介

武汉理工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是首批列入国家“211工程”和“双一流”建设高校,是教育部和交通运输部等部委共建高校。学校办学历史起源于1898年建立的湖北工艺学堂,办学125年特别是近70年来,学校共培养了近70万名高级专门人才,是教育部直属高校中为建材建工、交通、汽车三大行业培养人才规模最大的学校,是我国“三大行业”高层次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目前学校在校普通本科生37000余人,博士、硕士生23000余人,留学生900余人。

  学校现有马房山校区、余家头校区和南湖校区,占地近4000亩,校舍总建筑面积195.3万平方米,4座现代化图书馆藏书407.73万余册。设有25个学院,建有5个独立建制的科研院所。现有教职工5300余人,其中入选国家级、省部级人才计划(项目)等400余人。

3、合肥工业大学简介

合肥工业大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教育部、工信部和安徽省政府共建高校,教育部与国防科工局共建高校。学校创建于1945年,1960年被中共中央批准为全国重点大学。刘少奇、朱德、董必武、陈毅、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先后来校视察指导工作,邓小平同志1979年亲笔为学校题写了校名。学校2005年成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2009年成为国家“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2017年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行列。

学校深怀“工业报国”之志,秉承“厚德、笃学、崇实、尚新”的校训,以“培养德才兼备,能力卓越,自觉服务国家的骨干与领军人才”为人才培养总目标,形成了“工程基础厚、工作作风实、创业能力强”的人才培养特色。学校培育践行“爱国爱校、笃学问道、团结合作、尽己奉献、追求一流”的校园文化,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高,“千人一名领军人才”的人才培养成效被新华社等多家媒体持续广泛追踪报道。学校已经成为国家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和国际交流合作的重要基地。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