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考生

福建高考物理类626分能上什么大学2025(近三年可以报考的院校)

更新时间:2024-12-05 12:37:02

2025年福建高考物理类考生626分能上什么好的大学?有哪些626分左右可以报考的公办或者民办的本科院校及专科学校?以下为近三年在福建物理类626分录取的院校名单,仅供参考!

福建高考物理类626分能上什么大学(近三年可以报考的院校)

一、福建高考物理类626分能上的好大学有哪些?

福建高考物理类626分能上的好大学有(本科批):哈尔滨工业大学(公办)、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公办)、吉林大学(公办)、华东理工大学(公办)、上海大学(公办),一共974所本科批次大学可以上。

更多院校,详见如下汇总名单或查询赶考生AI高考志愿系统,供2025年考生报考参考!

二、福建高考理工类626分能上的大学名单一览表(近三年)

2024-2022年各大学在福建省(理工类)招生最低录取分数线在626分的院校一共有11所。其中公办院校11所,民办院校0所,本科批次学校招生11所,大专及专科批次学校招生0所。

年份院校属性科目批次最低分/位次
2024哈尔滨工业大学公办物理类本科626/7527
2024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公办物理类本科626/7527
2024吉林大学公办物理类本科626/7527
2023厦门大学公办物理类本科626/5561
2023厦门大学公办物理类本科626/5561
2023厦门大学公办物理类本科626/5561
2022北京邮电大学公办物理类本科626/3375
在福建物理类626分可以上的大学(共11所),更多及专业详见: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注:以上福建高考物理类626分可以上什么大学的院校名单,仅供参考!实际填报,可使用赶考生AI高考志愿填报助手进行模拟推荐稳进的大学,更科学且不浪费分数!

三、福建高考物理类626分能报考的院校简介

1、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简介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是公安部直属普通高等学校暨公安部高级警官学院,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创始于1948年7月中共中央在河北解放区建屏县(今平山县)举办的华北保卫干部训练班,历经华北公安干部学校(1949—1950年)、中央公安干部学校(1950—1953年)、中央人民公安学院(1953—1959年)、中央政法干部学校(1959—1982年)和恢复中央人民公安学院(1982—1984年)等发展阶段,1984年中央人民公安学院改建为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成立中国人民公安大学。1998年2月,与中国人民警官大学合并,组成新的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中国人民警官大学于1978年开始举办普通本科学历教育,其前身为公安部政法专科学校,1979年更名为国际政治学院,1984年更名为中国人民警官大学)。2000年,交通部北京交通人民警察学校并入学校。

学校是公安行业综合性大学,是全国公安系统第一个开展普通高等学历教育、第一个开展硕士研究生培养、唯一开展博士研究生教育的高等学府,也是学科专业最齐全、办学规模最大、教育层次最完备、目前唯一入选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的公安院校。建校至今,为全国政法公安机关等单位培养、输送了32万余名各级领导、业务骨干和专门人才,被誉为“共和国警官的摇篮”。

2、吉林大学简介

吉林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综合性大学,坐落在吉林省长春市。学校始建于1946年,1960年被列为国家重点大学,1984年成为首批建立研究生院的22所大学之一,是国家“211工程”“985工程”和首批“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

学校聚焦世界名校合作,逐步完善全球合作网络,目前已经与42个国家和地区的308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其中,排名世界前100名的50所,前200名的69所。学校与12个国家的高校和科研机构合作共建了45个中外合作平台。

3、厦门大学简介

学校发挥“侨、台、特、海”区位优势,彰显“海峡、海丝、海洋”办学特色,先后进入全国重点大学、“211工程”、“985工程”和“双一流”建设高校行列。学校建有思明校区、漳州校区、翔安校区和马来西亚分校,设有6个学部、34个学院(直属系、直属中心)和17个研究院,形成了覆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交叉学科12个学科门类的学科体系,设有36个博士后流动站。2022年,学校入选国家公布的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化学、生物学、海洋科学、生态学、统计学、教育学共6个学科入选第二轮“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在全国新一轮学科评估中,高峰学科、优势学科数量实现倍增,取得历史最好成绩。

学校坚持“四个面向”,以有组织科研推进有组织服务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现设有300多个研究机构,其中国家(全国)重点实验室6个,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2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实验室)5个,国家产教融合创新平台2个,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1个,国家高端智库(培育)1个,教育部集成攻关大平台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6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3个,教育部研究创新中心1个,教育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1个,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5个,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1个,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1个,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药监局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能源局创新研发中心1个。学校牵头发起的“海洋负排放”国际大科学计划被纳入联合国“海洋科学促进可持续发展十年”行动方案,成为碳中和领域我国第一个获联合国批准的国际大科学计划。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