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河南高考理科考生626分能上什么好的大学?有哪些626分左右可以报考的公办或者民办的本科院校及专科学校?以下为近三年在河南理科626分录取的院校名单,仅供参考!
一、河南高考理科626分能上的好大学有哪些?
河南高考理科626分能上的好大学有(本科批):华中科技大学(公办)、郑州大学(公办)、电子科技大学(沙河校区)(公办)、吉林大学(公办)、中国政法大学(公办),一共396所本科批次大学可以上。
更多院校,详见如下汇总名单或查询赶考生AI高考志愿系统,供2025年考生报考参考!
二、河南高考理工类626分能上的大学名单一览表(近三年)
2024-2022年各大学在河南省(理工类)招生最低录取分数线在626分的院校一共有5所。其中公办院校5所,民办院校0所,本科批次学校招生5所,大专及专科批次学校招生0所。
年份 | 院校 | 属性 | 科目 | 批次 | 最低分/位次 |
---|---|---|---|---|---|
2024 | 华中科技大学(工科类专业) | 公办 | 理科 | 本一 | 626/10188 |
2024 | 郑州大学(其他单列) | 公办 | 理科 | 本一 | 626/10188 |
2023 | 东南大学(土木类单列专业) | 公办 | 理科 | 本一 | 626/9098 |
2023 |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 | 公办 | 理科 | 本一 | 626/9098 |
2022 | 北京师范大学 | 公办 | 理科 | 本一 | 626/5504 |
在河南理科626分可以上的大学(共5所),更多及专业详见: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
注:以上河南高考理科626分可以上什么大学的院校名单,仅供参考!实际填报,可使用赶考生AI高考志愿填报助手进行模拟推荐稳进的大学,更科学且不浪费分数!
三、河南高考理科626分能报考的院校简介
1、郑州大学简介
郑州大学(简称郑大,英文简称:ZZU)由河南省人民政府兴办,法定住所地为河南省郑州市科学大道100号。学校总占地面积6100余亩,主校区位于郑州市科学大道100号,主校区南校园位于郑州市大学北路75号,主校区北校园位于郑州市文化路97号,主校区东校园位于郑州市大学北路40号,主校区西校园位于郑州市科学大道157号;现代制造河南实验室(洛阳)位于洛阳市周山大道6号。学校面向全国招生,现有全日制普通本科生4.4万余人、研究生2.6万余人,以及来自96个国家的留学生2700余人。
郑州大学医科教育源于1928年的河南中山大学,1952年河南医学院独立建院,开启了河南医学高等教育的先河;原郑州大学创建于1956年,是新中国创办的第一所综合性大学,1996年被列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郑州工业大学成立于1963年,原名郑州工学院,1996年更名为郑州工业大学,是原化工部直属重点院校;2000年7月,原郑州大学、郑州工业大学和河南医科大学三校合并组建新郑州大学。教育家、历史学家、哲学家嵇文甫教授,物理学家霍秉权教授,耐火材料专家钟香崇院士,土木工程专家孙国梁教授,耳鼻咽喉科专家董民声教授,食管细胞学创始人沈琼教授,人体寄生虫学专家苏寿汦教授,南阳作家群代表人物二月河教授等一大批知名专家学者,都曾在此弘文励教。
2、东南大学简介
东南大学坐落于六朝古都南京,是享誉海内外的著名高等学府。学校是国家教育部直属并与江苏省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之一。2017年,东南大学入选世界一流大学建设A类高校名单。
东南大学拥有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学校现有专任教师3371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3132人,正、副高级职称教师2535人;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1739人,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3322人。有两院院士16人,师德高尚、教学水平高、科技创新能力强、具有较大全球学术影响力的杰出人才约600人。东南大学正深化人才强校战略,深入落实人才工作“一号工程”,加快建设一流师资队伍。
3、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简介
北京师范大学是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是一所以教师教育、教育科学和文理基础学科为主要特色的著名学府。学校的前身是1902年创立的京师大学堂师范馆,1908年改称京师优级师范学堂,独立设校,1912年改名为北京高等师范学校。1923年学校更名为北京师范大学,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所师范大学。1931年、1952年北平女子师范大学、辅仁大学先后并入北京师范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是国家人文社科科研和科技创新的一支重要力量。学校拥有国家高端智库试点单位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4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1个、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1个、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5个、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培育基地1个、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0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7个、教育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2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7个、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1个,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1个、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基地4个、教育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1个、教育部教育立法研究基地1个、教育部师德师风建设基地1个、教育部战略研究基地1个、教育部和科技部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10个,北京高等学校高精尖创新中心1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12个、北京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个、广东省粤港澳联合实验室1个、国家新闻出版署重点实验室1个、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个、首都新型高端智库1个、北京市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研究基地1个、北京高校协同创新中心1个、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基地1个、北京教育法治研究基地1个、北京市中小学师德师风建设基地1个,其他省部级重要平台16个。定期出版专业刊物33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