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考生

陕西高考理科423分能上什么大学2025(近三年可以报考的院校)

更新时间:2025-08-28 12:22:00

2025年陕西高考理科考生423分能上什么好的大学?有哪些423分左右可以报考的公办或者民办的本科院校及专科学校?以下为近三年在陕西理科423分录取的院校名单,仅供参考!

陕西高考理科423分能上什么大学(近三年可以报考的院校)

一、陕西高考理科423分能上的好大学有哪些?

陕西高考理科423分能上的好大学有(本科批):湖北大学知行学院(民办)、齐鲁理工学院(民办)、吉林外国语大学(民办)、武汉纺织大学外经贸学院(民办)、长春科技学院(民办),一共157所本科批次大学可以上。

更多院校,详见如下汇总名单或查询赶考生AI高考志愿系统,供2025年考生报考参考!

二、陕西高考理工类423分能上的大学名单一览表(近三年)

2024-2022年各大学在陕西省(理工类)招生最低录取分数线在423分的院校一共有20所。其中公办院校15所,民办院校5所,本科批次学校招生19所,大专及专科批次学校招生1所。

年份院校属性科目批次最低分/位次
2024兰州交通大学公办理科专科423/98115
2024湖北大学知行学院民办理科本二423/97773
2024齐鲁理工学院民办理科本二423/97803
2023宜宾学院公办理科本二423/75205
2023常州工学院公办理科本二423/75464
2023唐山学院公办理科本二423/75402
2022宜宾学院公办理科本二423/79490
2022台州学院公办理科本二423/79712
2022滨州学院公办理科本二423/79711
在陕西理科423分可以上的大学(共20所),更多及专业详见: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注:以上陕西高考理科423分可以上什么大学的院校名单,仅供参考!实际填报,可使用赶考生AI高考志愿填报助手进行模拟推荐稳进的大学,更科学且不浪费分数!

三、陕西高考理科423分能报考的院校简介

1、宜宾学院简介

宜宾学院位于“万里长江第一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四川省宜宾市。学校于1978年开始高等教育办学历史,2001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由原宜宾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与四川教育学院宜宾分院合并升格为省属全日制综合性普通本科院校。建校40余年来,学校荣膺了“全国文明单位”、“全国语言文字工作示范校”、“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全国造林绿化400佳单位”、四川省“党建示范高校”、四川省“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四川省园林式院校”、“四川省普通高校大学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四川省依法治校示范学校”、“四川省文明校园”等称号。

学校现有江北老校区(A区、B区)和临港新校区,总面积2260亩。固定资产总值约45亿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约3.1亿元,馆藏图书1233.9万册(含电子图书)。现有13个二级学部和3个二级学院,面向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招生,面向南亚东南亚招收留学生,现有学生近2.4万人。

2、台州学院简介

台州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建立,实行省市共管、以市为主办学体制的一所综合性普通高校,办学源头上溯至1907年成立的三台中学堂简易师范科,1958年开办高等教育,1978年国务院批准建立台州师范专科学校,2002年升格为本科,2008年以17A2B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2018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2019年入选省应用型建设试点示范学校,2020年进入中国应用型大学排行榜前十强,2021年获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并聘任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十一教授为名誉校长。

学校分椒江、临海两地三校区办学,总占地面积近1600亩、建筑面积约62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4.9亿元,馆藏纸质图书240余万册,直属附属医院4家,全资企业4家,附属学校(幼儿园)2家,办学条件良好,校园风光优美;下设人文学院、商学院(台州小微金融学院)、外国语学院、电子与信息工程(大数据)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医药化工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教师教育(体育)学院、智能制造(航空工程)学院、建筑工程学院、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药学院等14个二级学院,全日制在校生16000余人,其中椒江校区以工、经、管、医、艺为主,在校生11000余人,临海校区以文理和教师教育为主,在校生5000余人。

3、山东航空学院简介

山东航空学院是山东省人民政府直属的普通本科高校,坐落在兵圣孙子故里、渤海革命老区、美丽富饶的黄河三角洲中心城市--滨州市。学校前身是始建于1954年的北镇师范学校,2004年改建为滨州学院,2012年、2018年分别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审核评估,2021年获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山东省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首批支持单位,2023年更名为山东航空学院。

学校坚持开放融合,围绕交通强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国家重大战略和山东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需求,实现省市共建,深化产教、科教融合、校地、校企合作,承担社会服务项目800余项,签署各类合作协议300余个,合作单位达到200余家,建设产学研合作基地、平台70余个。继续教育(远程教育)累计培养各类人才6万余人。深化国际交流合作,与59所国(境)外大学、教育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获批2个中外合作办学本科教育项目,每年选派百余名师生赴国(境)外交流学习。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