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广东考生多少分能上长沙学院?最低需排名位次多少?今年有意报考长沙学院的考生,请参考赶考生高考志愿智能填报系统查询的:长沙学院在广东历年招生录取分数线、位次等数据,考生可以自己测一测被录取的概率!
一、2025年广东高考多少分可以上长沙学院
2025年广东高考考生要想上长沙学院本科批:历史类预估需502分左右(位次37838名左右),物理类预估需521分左右(位次113299名左右)。
1、2024年长沙学院在广东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503分(位次37298),物理类为517分(位次118777)。
2、2023年长沙学院在广东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500分(位次39477),物理类为517分(位次117449)。
3、2022年长沙学院在广东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513分(位次32013),物理类为517分(位次116701)。
注:以上只是广东高考最低多少分能进长沙学院,可选择的专业范围较窄,若是打算报考热门专业,则需要考生更高的成绩分数或者位次排名。
二、长沙学院在广东各批次录取分数线(近三年)
1、历史类
年份 | 招生省份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24 | 广东(历史类) | 本科 | 503 | 37298 | 428 |
2024 | 广东(历史类) | 本科 | 514 | 30718 | 428 |
2024 | 广东(历史类) | 本科 | 518 | 28255 | 428 |
2023 | 广东(历史类) | 本科 | 500 | 39477 | 433 |
2023 | 广东(历史类) | 本科 | 513 | 31779 | 433 |
2022 | 广东(历史类) | 本科 | 513 | 32013 | 437 |
2022 | 广东(历史类) | 本科 | 518 | 28371 | 437 |
各专业分数线: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
2、物理类
年份 | 招生省份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24 | 广东(物理类) | 本科 | 517 | 118777 | 442 |
2024 | 广东(物理类) | 本科 | 518 | 118026 | 442 |
2024 | 广东(物理类) | 本科 | 518 | 118192 | 442 |
2024 | 广东(物理类) | 本科 | 519 | 116592 | 442 |
2024 | 广东(物理类) | 本科 | 525 | 106675 | 442 |
2024 | 广东(物理类) | 本科 | 528 | 102262 | 442 |
2024 | 广东(物理类) | 本科 | 537 | 88330 | 442 |
2023 | 广东(物理类) | 本科 | 517 | 117449 | 439 |
2023 | 广东(物理类) | 本科 | 520 | 113156 | 439 |
2023 | 广东(物理类) | 本科 | 528 | 102829 | 439 |
2023 | 广东(物理类) | 本科 | 530 | 100244 | 439 |
2022 | 广东(物理类) | 本科 | 517 | 116701 | 445 |
2022 | 广东(物理类) | 本科 | 518 | 114113 | 445 |
2022 | 广东(物理类) | 本科 | 530 | 98161 | 445 |
各专业分数线: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
注:2025年预估分数线只是作为高考志愿填报参考,由于影响因素较多,究竟2025年广东高考多少分能上长沙学院,待2025年高招结束后,以高校发布的信息为准。
三、长沙学院简介
长沙学院创建于1970年,办学源头可追溯至1970年11月的长沙市革委会师训班、1978年7月的长沙基础大学、1983年5月的长沙大学。2004年由原长沙大学(专科)升格为全日制公办本科院校,实行“省市共建共管、以长沙市为主管理”体制。学校是国家“十三五”产教融合发展工程应用型本科规划高校,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示范基地,湖南省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单位,湖南省“双一流”高水平应用特色学院,湖南省一本招生高校,湖南省文明高校,湖南省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示范基地,湖南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湖南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湖南省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先进高校。
师资队伍 学校现有教职工1210余人,其中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110余人,具有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300余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400余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级教学名师、“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全国优秀教师、全国模范教师、全国劳动模范等20余人次,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省新世纪“121人才工程”人选、省科技领军人才、省科技人才托举工程中青年专家、省121创新人才培养工程人选、省“百人计划”人选、省100个科技创新人才、省青年芙蓉学者、省湖湘青年英才、省级教学名师、省优秀教师、省芙蓉教学名师等100余人次。有110余位教师被省内外高校聘为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
科学研究 学校建有省重点实验室、省高校“2011协同创新中心”、省工程研究中心、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社科研究基地等省部级及以上科研平台30个。2010年以来,学校获得各级各类纵向科研项目共计2397项,纵向科研项目经费近2.1亿元,承担国家自科基金和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61项,其中国家自科基金重点项目1项、重点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1项、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重点支持项目2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项;承担省部级科研项目1079项。获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励42项,其中,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国家级)1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319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