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贵州考生多少分能上西南大学?最低需排名位次多少?今年有意报考西南大学的考生,请参考赶考生高考志愿智能填报系统查询的:西南大学在贵州历年招生录取分数线、位次等数据,考生可以自己测一测被录取的概率!
一、2025年贵州高考多少分可以上西南大学
2025年贵州高考考生要想上西南大学本科批:历史类预估需582分左右(位次3162名左右),物理类预估需529分左右(位次34431名左右)。
1、2024年西南大学在贵州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581分(位次3318),物理类为554分(位次23362)。
2、2023年西南大学在贵州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580分(位次3979),物理类为531分(位次18204)。
3、2022年西南大学在贵州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608分(位次1749),物理类为513分(位次19843)。
注:以上只是贵州高考最低多少分能进西南大学,可选择的专业范围较窄,若是打算报考热门专业,则需要考生更高的成绩分数或者位次排名。
二、西南大学在贵州各批次录取分数线(近三年)
1、历史类
年份 | 招生省份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24 | 贵州(历史类) | 本科 | 581 | 3318 | 442 |
2024 | 贵州(历史类) | 本科 | 582 | 3187 | 442 |
2024 | 贵州(历史类) | 本科 | 596 | 2084 | 442 |
2023 | 贵州(历史类) | 本一 | 580 | 3979 | 545 |
2023 | 贵州(历史类) | 本一 | 611 | 1353 | 545 |
2022 | 贵州(历史类) | 本一 | 608 | 1749 | 549 |
2022 | 贵州(历史类) | 本一 | 615 | 1308 | 549 |
各专业分数线: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
2、物理类
年份 | 招生省份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24 | 贵州(物理类) | 本科 | 554 | 23362 | 380 |
2024 | 贵州(物理类) | 本科 | 589 | 11621 | 380 |
2024 | 贵州(物理类) | 本科 | 591 | 11037 | 380 |
2023 | 贵州(物理类) | 本一 | 531 | 18204 | 459 |
2023 | 贵州(物理类) | 本一 | 538 | 15906 | 459 |
2023 | 贵州(物理类) | 本一 | 545 | 13856 | 459 |
2022 | 贵州(物理类) | 本一 | 513 | 19843 | 451 |
2022 | 贵州(物理类) | 本一 | 533 | 13807 | 451 |
2022 | 贵州(物理类) | 本一 | 538 | 12597 | 451 |
各专业分数线: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
注:2025年预估分数线只是作为高考志愿填报参考,由于影响因素较多,究竟2025年贵州高考多少分能上西南大学,待2025年高招结束后,以高校发布的信息为准。
三、西南大学简介
西南大学(Southwest University)是教育部直属,教育部、农业农村部、重庆市共建的重点综合大学,是国家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211工程”和“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现任党委书记李旭锋教授、校长张卫国教授。
学校坚持以人才培养为根本,培养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深厚人文底蕴、扎实专业知识、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学校现有46个教学单位,102个本科专业,其中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62个、重庆市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81个。教学资源丰富,现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中心3个、重庆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3个,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44门、重庆市一流本科课程221门,有国家级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1个。现有在校学生58000余人,其中普通本科生近40000人,全日制硕士、博士研究生16000余人,留学生近2000人。
学校注重发挥自身优势,服务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积极开展校地合作、定点扶贫和对口支援工作。坚持“立足重庆、面向西南、服务全国”,与重庆、四川、云南、贵州、江苏、山东、山西等省市82个地、市、县建立了校地战略合作关系,与国内80家大中型企业建立了紧密的产学研合作关系,与21个省、市900余个行政事业单位和1000多家企业开展了有效的项目合作,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其中与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的县校合作,受到广泛好评,被誉为产学研有效结合的“石柱模式”,入选全国高校产学研合作十大优秀案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