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浙江高考571分能上什么好的大学?有哪些571分左右可以报考的公办或者民办的本科院校及专科学校?以下为近三年在浙江571分录取的院校名单,仅供参考!
一、浙江高考571分能上的好大学有哪些?
浙江高考571分能上的好大学有(本科批):浙江财经大学(公办)、厦门理工学院(公办)、湖南工商大学(公办)、石河子大学(公办)、滁州学院(公办),一共768所本科批次大学可以上。
更多院校,详见如下汇总名单或查询赶考生AI高考志愿系统,供2025年考生报考参考!
二、浙江高考571分能上的大学名单一览表(近三年)
2024-2022年各大学在浙江省招生最低录取分数线在571分的院校一共有19所。其中公办院校19所,民办院校0所,本科批次学校招生19所,大专及专科批次学校招生0所。
年份 | 院校 | 属性 | 科目 | 批次 | 最低分/位次 |
---|---|---|---|---|---|
2024 | 浙江财经大学 | 公办 | 综合类 | 1段 | 571/86686 |
2024 | 厦门理工学院 | 公办 | 综合类 | 1段 | 571/86282 |
2024 | 湖南工商大学 | 公办 | 综合类 | 1段 | 571/85938 |
2023 | 青岛大学 | 公办 | 综合类 | 1段 | 571/82896 |
2023 | 南通大学 | 公办 | 综合类 | 1段 | 571/82754 |
2023 | 重庆师范大学 | 公办 | 综合类 | 1段 | 571/82881 |
2022 | 山东科技大学 | 公办 | 综合类 | 1段 | 571/81516 |
2022 | 中南民族大学 | 公办 | 综合类 | 1段 | 571/81250 |
2022 | 湖南中医药大学 | 公办 | 综合类 | 1段 | 571/81546 |
在浙江571分可以上的大学(共19所),更多及专业详见: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
注:以上浙江高考571分可以上什么大学的院校名单,仅供参考!实际填报,可使用赶考生AI高考志愿填报助手进行模拟推荐稳进的大学,更科学且不浪费分数!
三、浙江高考571分能报考的院校简介
1、南通大学简介
南通大学(Nantong University)始建于1912年,源自近代著名实业家、教育家张謇先生创办的私立南通医学专门学校和南通纺织专门学校。2004年,原南通医学院、南通工学院、南通师范学院三校合并组建新的南通大学。学校是江苏省人民政府和交通运输部共建的综合性大学,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高峰计划建设高校。学校综合实力在《2023中国大学评价》中列第102位,自然指数排名居内地高校第76位,ESI列内地高校综合排名列第113位。
学校现有教职工3285人(含杏林学院),其中高级职称以上1730人,博士、硕士生导师1619人。有中国工程院院士、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国家重大人才计划B类领军人才、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中科院“百人计划”入选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奥运冠军、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江苏“双创计划”高校创新类人才、江苏特聘教授、江苏省“333工程”高层次人才等各类杰出人才百余人。
2、重庆师范大学简介
重庆师范大学创办于1954年,是重庆市人民政府创立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是新中国最早创办的高等师范院校之一,办学历史可追溯至1906年创办的官立川东师范学堂。学校是西部教育师资和各类专门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之一,1986年获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2017年获批硕士研究生推免单位,2018年获批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学校现有三个校区,总面积2688亩,现有17个二级学院,在校学生近33000人,其中全日制本科生25000余人、博士硕士研究生7400余人、留学生近400人。
学校积极推进实体校园和智慧校园建设,办学条件优良,环境优美,是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先进单位。拥有纸质图书280万册、电子图书220万种、电子期刊100万册、音视频容量30万小时、数据库70个。编辑出版《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重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地理教育》等学术刊物。其中,《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入选中文核心期刊及世界影响力指数报告,《重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入选“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A刊扩展期刊。
3、中南民族大学简介
中南民族大学是直属于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的综合性普通高等学校,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教育部、湖北省、武汉市共建高校,坐落于白云黄鹤的故乡——武汉南湖之滨。学校创建于1951年,是新中国成立后最早建立的民族高校之一。建校以来,学校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民族政策,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各项事业获得了快速发展。
获批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52个(国家级24个),环境工程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获得国家级“新工科”项目4项、“新农科”项目5项、“新文科”项目4项,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5门、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项目2项。2018年1月,学校入选湖北省“国内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其中民族学、化学和药学3个学科入选“国内一流学科建设学科”。2017年,民族学在教育部学科评估中被评为A类学科;化学、工程学、材料科学3个学科进入ESI学科排名全球前1%。现有教职工2200余人,各类专任教师1400余人,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占60%。拥有“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引培了国家“杰青”、国家“优青”、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等一批高层次人才。近五年,学校获批国家级科研项目301项,其中重大重点项目36项;发表CSSCI期刊论文815篇;发表SCI期刊论文1976篇;出版高水平学术专著279部,获批授权发明专利498项,获省部级科研奖励122项;制定中药材艾叶国际标准1项;湖北全面小康建设研究院入选2017年度中国核心智库,建成“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国家级“互联网+中华文明”全国示范基地、国家级科研平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学校位列2019年全国高校C刊论文发表数量排行榜第86位,自然指数2020年度排124位,学报人文社科版、自科版全部入选“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A等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