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新疆考生多少分能上临沂职业学院?最低需排名位次多少?今年有意报考临沂职业学院的考生,请参考赶考生高考志愿智能填报系统查询的:临沂职业学院在新疆历年招生录取分数线、位次等数据,考生可以自己测一测被录取的概率!
一、2025年新疆高考多少分可以上临沂职业学院
1、2024年临沂职业学院在新疆专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210分(位次18199),物理类为169分(位次59697)。
2、2023年临沂职业学院在新疆专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212分(位次18218),物理类为207分(位次48102)。
3、2022年临沂职业学院在新疆专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191分(位次25870),物理类为163分(位次54268)。
注:以上只是新疆高考最低多少分能进临沂职业学院,可选择的专业范围较窄,若是打算报考热门专业,则需要考生更高的成绩分数或者位次排名。
二、临沂职业学院在新疆各批次录取分数线(近三年)
1、历史类
年份 | 招生省份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24 | 新疆(历史类) | 专科 | 217 | 21714 | 140 |
2024 | 新疆(历史类) | 专科(单列类外语) | 210 | 18199 | 140 |
2023 | 新疆(历史类) | 专科 | 215 | 25203 | 140 |
2023 | 新疆(历史类) | 专科(单列类外语) | 212 | 18218 | 140 |
2022 | 新疆(历史类) | 专科 | 191 | 25870 | 140 |
2022 | 新疆(历史类) | 专科(单列类外语) | 201 | 13860 | 140 |
各专业分数线: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
2、物理类
年份 | 招生省份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24 | 新疆(物理类) | 专科 | 207 | 48005 | 140 |
2024 | 新疆(物理类) | 专科(单列类外语) | 169 | 59697 | 140 |
2023 | 新疆(物理类) | 专科 | 207 | 48102 | 140 |
2023 | 新疆(物理类) | 专科(单列类外语) | 212 | 41833 | 140 |
2022 | 新疆(物理类) | 专科 | 213 | 48521 | 140 |
2022 | 新疆(物理类) | 专科(单列类外语) | 163 | 54268 | 140 |
各专业分数线: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
注:2025年预估分数线只是作为高考志愿填报参考,由于影响因素较多,究竟2025年新疆高考多少分能上临沂职业学院,待2025年高招结束后,以高校发布的信息为准。
三、临沂职业学院简介
临沂职业学院是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临沂市人民政府主办的全日制公办高等职业学校。学校始建于1954年,组建于2008年,由原临沂广播电视大学、临沂商业学校、临沂市职业中专、临沂经济学校合并而成。2019年,原临沂市建设职工中等专业学校整建制并入。学校是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教育部1+X证书制度试点院校、教育部新商科智慧学习工场试点院校,获批国家级众创空间、教育部大学生创新创业就业服务基地、山东省“3+2”分段培养本科生试点高校、山东省首批学分制改革试点单位、山东省乡村振兴示范校。在山东省高职院校办学质量考核中,三年三大步,2020年位列第39名,2021年位列第26名,2022年位列第16名,迈入山东省高职院校“第一方阵”。
学校拥有完备的实训教学体系,建有集“实践教学、科研、培训、生产、技术服务和技能鉴定”多功能于一体的京东物流生产性实训基地、智能制造虚拟仿真实训基地等8个校内实训基地,覆盖全专业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实训室、工业机器人实训室、装配式建筑实训室等178个实训室;配备五轴联动加工中心、智能机器人等7667台套先进实训设备,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近1.4万元。建成以4个国家级实验实训平台(教育部智能制造领域中外人文交流人才培养基地、教育部VR世界实验室、工业和信息化部“麒麟工坊”实训基地、教育部跨境电子商务训练基地),3个省级实训研发示范平台(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公共实训基地、山东省高等学校智能制造领域新技术研发中心、山东省教育信息化示范单位)、4个市级公共实训平台(临沂市共享性大型智能(仿真)实习实训基地、临沂市高端装备智能制造公共实训基地、临沂市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公共实训基地、临沂市跨境电商创业实训基地)为支撑的数字化智能创新共享实训平台,充分保障学生实践能力培养。
学校注重师资队伍建设,拥有一支以国家、省级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为骨干的教学科研队伍。现有教职工700余人,其中教授、副教授200余人,博士、硕士350余人,“双师型”教师占比达到75.97%。柔性引进一批博士生导师、泰山学者等高层次人才,组建400余人的校外专家库。打造国家和省市优秀教师、教学名师50余人,国家和省市技术能手、首席技师、劳动模范50余人,省级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教学创新团队5个。各领域专家50余人,享受国务院、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人,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能传承大师11人、产业教授8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