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湖北高考物理类考生597分能上什么好的大学?有哪些597分左右可以报考的公办或者民办的本科院校及专科学校?以下为近三年在湖北物理类597分录取的院校名单,仅供参考!
一、湖北高考物理类597分能上的好大学有哪些?
湖北高考物理类597分能上的好大学有(本科批):北京交通大学(威海校区)(公办)、武汉理工大学(公办)、东北师范大学(公办)、华中农业大学(公办)、西南大学(公办),一共947所本科批次大学可以上。
更多院校,详见如下汇总名单或查询赶考生AI高考志愿系统,供2025年考生报考参考!
二、湖北高考理工类597分能上的大学名单一览表(近三年)
2024-2022年各大学在湖北省(理工类)招生最低录取分数线在597分的院校一共有32所。其中公办院校32所,民办院校0所,本科批次学校招生32所,大专及专科批次学校招生0所。
年份 | 院校 | 属性 | 科目 | 批次 | 最低分/位次 |
---|---|---|---|---|---|
2024 | 北京交通大学(威海校区) | 公办 | 物理类 | 本科 | 597/19063 |
2024 | 武汉理工大学 | 公办 | 物理类 | 本科 | 597/19063 |
2024 | 东北师范大学 | 公办 | 物理类 | 本科 | 597/19063 |
2023 | 吉林大学 | 公办 | 物理类 | 本科 | 597/20672 |
2023 | 北京交通大学 | 公办 | 物理类 | 本科 | 597/20672 |
2023 | 苏州大学 | 公办 | 物理类 | 本科 | 597/20672 |
2022 | 北京理工大学 | 公办 | 物理类 | 本科 | 597/8940 |
2022 | 西安交通大学 | 公办 | 物理类 | 本科 | 597/8940 |
2022 | 中山大学 | 公办 | 物理类 | 本科 | 597/8940 |
在湖北物理类597分可以上的大学(共32所),更多及专业详见: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
注:以上湖北高考物理类597分可以上什么大学的院校名单,仅供参考!实际填报,可使用赶考生AI高考志愿填报助手进行模拟推荐稳进的大学,更科学且不浪费分数!
三、湖北高考物理类597分能报考的院校简介
1、北京交通大学(威海校区)简介
北京交通大学是教育部直属,教育部、交通运输部、北京市人民政府和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建设高校。学校牵头的“2011计划”“轨道交通安全协同创新中心”是国家首批14个认定的协同创新中心之一。学校是国家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首轮建设任务已顺利完成,“智慧交通”一流学科领域建设得到评审专家高度评价。
2019年,威海校区首届本科毕业生深造率83.96%, 20%的学生入读QS世界大学排行榜前50的名校。2020年本科毕业生深造率68.85%,21.64%的学生入读QS世界大学排行榜前50的名校。2021年本科毕业生深造率78.06%, 其中21.94%的学生入读2022QS世界大学排行榜前50的名校。校区的多元文化氛围和书院制管理和党团建设,有力保障了全员育人机制和“知行”校训传承和创新。
2、吉林大学简介
吉林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综合性大学,坐落在吉林省长春市。学校始建于1946年,1960年被列为国家重点大学,1984年成为首批建立研究生院的22所大学之一,是国家“211工程”“985工程”和首批“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
学校始终秉持“求实创新、励志图强”的校训,坚持以“学术立校、人才强校、创新兴校、开放活校、文化荣校”为发展战略,努力建设成为在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的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高水平科学研究和成果转化、高质量社会服务、高水平国际交流合作、先进文化引领的重要基地;成为让学生全面发展、让教职工引以自豪、让社会高度赞誉、让世界广泛认同的大学。到建校100周年时,努力把吉林大学建成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
3、北京交通大学简介
北京交通大学是教育部直属,教育部、交通运输部、北京市人民政府和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双一流”建设高校。
学校始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教育教学改革与建设成绩斐然,为国家与行业发展培养了大量人才。学校有全日制本科生17372人、博士生2954人、硕士生8434人,非全日制硕士生1730人,成人学生2350人,外国留学生全年累计1389人。近三届本科教学成果奖评选中,获得国家级一等奖3项、二等奖8项。近三届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研究生教育成果奖评选中,获得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学校有47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7个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8个国家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12个专业通过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3个专业通过国家土建类专业评估,3个国家留学基金委创新型人才国际培养项目。学校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6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3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3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3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7个;建有国家级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3个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获评“全国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学校获评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32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9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6门;获评首届全国优质教材主编4本。计算机科学基地获批国家级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软件学院获批国家级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学校深入实施本研贯通、学科融通、产学相通、国际互通的“四通”教育教学模式;实施“高原”“高峰”两大拔尖人才培养计划,依托詹天佑学院探索“3+5”本研贯通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基础学科科学研究拔尖人才及优势学科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实施产学联合培养“知行计划”,围绕国家发展急需,培养卓越工程人才。学生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深造率超过66%,学校首批获评国家级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学生艺术团排演的大学生版《长征组歌》和原创话剧《茅以升》已成为学校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载体。学校体育运动蓬勃发展,高水平运动队和普通学生代表队成绩斐然,2022年获全国一等奖3项,北京市冠军1项、亚军2项、季军1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