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安徽考生多少分能上西安思源学院?最低需排名位次多少?今年有意报考西安思源学院的考生,请参考赶考生高考志愿智能填报系统查询的:西安思源学院在安徽历年招生录取分数线、位次等数据,考生可以自己测一测被录取的概率!
一、2025年安徽新高考多少分可以上西安思源学院
2025年安徽新高考考生要想上西安思源学院本科批:历史类预估需462分左右(位次45413名左右),物理类预估需429分左右(位次218805名左右)。专科批:历史类预估需204分左右(位次134871名左右),物理类预估需221分左右(位次312174名左右)。
【本科批】
1、2024年西安思源学院在安徽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文科为462分(位次45476),理科为474分(位次162600)。
2、2023年西安思源学院在安徽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文科为464分(位次39933),理科为428分(位次165207)。
3、2022年西安思源学院在安徽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文科为497分(位次39687),理科为441分(位次156457)。
【专科批】
1、2024年西安思源学院在安徽专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文科为236分(位次130807),理科为289分(位次301282)。
2、2023年西安思源学院在安徽专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文科为203分(位次149303),理科为218分(位次296126)。
3、2022年西安思源学院在安徽专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文科为200分(位次165800)。
注:以上只是安徽高考最低多少分能进西安思源学院,可选择的专业范围较窄,若是打算报考热门专业,则需要考生更高的成绩分数或者位次排名。
二、西安思源学院在安徽各批次录取分数线(近三年)
1、文科
年份 | 招生省份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24 | 安徽(文科) | 本科 | 462 | 45476 | 462 |
2024 | 安徽(文科) | 本科 | 465 | 43884 | 462 |
2024 | 安徽(文科) | 专科 | 236 | 130807 | 200 |
2024 | 安徽(文科) | 专科 | 236 | 130930 | 200 |
2023 | 安徽(文科) | 本二 | 464 | 39933 | 440 |
2023 | 安徽(文科) | 专科 | 203 | 149303 | 200 |
2022 | 安徽(文科) | 本二 | 497 | 39687 | 480 |
2022 | 安徽(文科) | 专科 | 200 | 165800 | 200 |
各专业分数线: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
2、理科
年份 | 招生省份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24 | 安徽(理科) | 本科 | 474 | 162600 | 465 |
2024 | 安徽(理科) | 本科 | 475 | 161322 | 465 |
2024 | 安徽(理科) | 本科 | 475 | 161010 | 465 |
2024 | 安徽(理科) | 本科 | 477 | 158561 | 465 |
2024 | 安徽(理科) | 本科 | 482 | 151288 | 465 |
2024 | 安徽(理科) | 专科 | 289 | 301282 | 200 |
2024 | 安徽(理科) | 专科 | 313 | 294297 | 200 |
2024 | 安徽(理科) | 专科 | 364 | 271248 | 200 |
2023 | 安徽(理科) | 本二 | 428 | 165207 | 427 |
2023 | 安徽(理科) | 专科 | 218 | 296126 | 200 |
2022 | 安徽(理科) | 本二 | 441 | 156457 | 435 |
2022 | 安徽(理科) | 专科 | - | - | 200 |
各专业分数线: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
注:2025年预估分数线只是作为高考志愿填报参考,由于影响因素较多,究竟2025年安徽高考多少分能上西安思源学院,待2025年高招结束后,以高校发布的信息为准。
三、西安思源学院简介
西安思源学院是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的普通本科高校、陕西省教育厅等八厅委批准设立的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工作站高校,也是陕西省第一所获批招收港澳台侨学生资格的民办高校。
学校拥有一支以知名教授为核心,优秀中青年教师为骨干的教师团队,其中有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专家胡月星,美学美育理论研究专家赵惠霞,高等教育专家张厚,思想政治教育专家刘吉发,管理学专家崔文田,体育教学专家许万林,教育教学专家周棉,能源化工专家李东,电气类高等教育专家刘重轩,电子信息专家张卫钢,交通运输研究专家吕建新,建筑学高等教育专家张炜,教育学专家董航远、郭涛,基础教育学专家张沁文,高等医学教育专家王增贤、苗乃周,国际教育专家李建勇,高级工程师王永信,文艺评论家邢小利,历史文化研究专家梁瑜霞等,以及拥有多名陕西省教学名师。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000余名,其中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的比例占75% 以上,拥有高级职称以上的比例占30%以上,为卓越人才培养提供了坚实保证。
学校确立"科研兴师、科研兴教、科研强校"发展战略,坚持教学与科研双轮驱动,互相促进,相得益彰;以"团队+平台+项目+成果"为主线,推动科研工作特色发展。目前,学校拥有多个校级科研团队和研究中心(院、所),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子课题多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多项;完成教育部国际司课题3项;学校每年申报各级各类纵向科研项目200余项,承担企事业委托的技术咨询、技术开发、技术服务、管理咨询等横向项目数十项。学校教师每年发表高水平论文近百篇,获得多项省级以上优秀等级课题,科研成果获得省部级主管部门的高度认可。教育部批准成立了西安思源学院国别和区域研究机构——"东南亚研究中心"和"留学生与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其中"留学生与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还被陕西省教育厅批准为陕西(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建设),为政府相关部门和学校的决策提供参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