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贵州考生多少分能上遵义师范学院?最低需排名位次多少?今年有意报考遵义师范学院的考生,请参考赶考生高考志愿智能填报系统查询的:遵义师范学院在贵州历年招生录取分数线、位次等数据,考生可以自己测一测被录取的概率!
一、2025年贵州高考多少分可以上遵义师范学院
2025年贵州高考考生要想上遵义师范学院本科批:历史类预估需528分左右(位次11292名左右),物理类预估需376分左右(位次158534名左右)。
1、2024年遵义师范学院在贵州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461分(位次34061),物理类为435分(位次104670)。
2、2023年遵义师范学院在贵州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526分(位次16346),物理类为379分(位次126427)。
3、2022年遵义师范学院在贵州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521分(位次18117),物理类为397分(位次94834)。
注:以上只是贵州高考最低多少分能进遵义师范学院,可选择的专业范围较窄,若是打算报考热门专业,则需要考生更高的成绩分数或者位次排名。
二、遵义师范学院在贵州各批次录取分数线(近三年)
1、历史类
年份 | 招生省份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24 | 贵州(历史类) | 本科 | 461 | 34061 | 442 |
2024 | 贵州(历史类) | 本科 | 540 | 8940 | 442 |
2023 | 贵州(历史类) | 本二 | 526 | 16346 | 477 |
2023 | 贵州(历史类) | 本二 | 530 | 14892 | 477 |
2022 | 贵州(历史类) | 本二 | 521 | 18117 | 471 |
2022 | 贵州(历史类) | 本二 | 526 | 16503 | 471 |
各专业分数线: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
2、物理类
年份 | 招生省份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24 | 贵州(物理类) | 本科 | 435 | 104670 | 380 |
2024 | 贵州(物理类) | 本科 | 502 | 50320 | 380 |
2023 | 贵州(物理类) | 本二 | 379 | 126427 | 371 |
2023 | 贵州(物理类) | 本二 | 411 | 93023 | 371 |
2023 | 贵州(物理类) | 本二 | 448 | 60162 | 371 |
2022 | 贵州(物理类) | 本二 | 397 | 94834 | 360 |
2022 | 贵州(物理类) | 本二 | 421 | 71983 | 360 |
2022 | 贵州(物理类) | 本二 | 430 | 65150 | 360 |
各专业分数线: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
注:2025年预估分数线只是作为高考志愿填报参考,由于影响因素较多,究竟2025年贵州高考多少分能上遵义师范学院,待2025年高招结束后,以高校发布的信息为准。
三、遵义师范学院简介
遵义师范学院位于闻名中外、有“红色圣地、醉美遵义”美誉的历史文化名城,是一所拥有百年教学历史的学府。前身是1907年创建的遵义初级师范学堂,1936年,更名为“省立遵义师范学校”,1958年,成立遵义师范专科学校,2001年,升格为遵义师范学院并开始本科办学,2007年以良好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2011年学校获评为“全国文明单位”,同年获批教育部红色经典艺术教育示范基地,2013年获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2014年成为“贵州省首批特色文化学校”,2019年成为教育部“一省一策思政课”集体行动贵州省牵头高校,是地方院校中最早拥有省级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的高校,2021年获批教育部“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培训基地”,2022年入选第九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
学校占地面积2100余亩,已完成北区建设近1000亩(南区1100亩正在规划建设中),总建筑面积90万平方米。有18个学院(教学部),普通本科专业51个,涵盖文、理、工、管、农等9大学科门类,面向二十五个省、市、自治区招生,有全日制在校生14851人,并向老挝、越南、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10国招收留学生,在册留学生56人;学校目前共有教职工1120人,其中有博士239人,硕士530人,正高170人,三级教授8人,副高391人,享受国务院津贴1人,省政府津贴3人;省管专家2人,市管专家9人。
学校现有学科共16个,其中含贵州省区域内一流建设学科1个、省级特色重点学科1个,省级重点学科5个、省级重点支持学科6个。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5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2个;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门,省级“金课”41门;省级一流师资团队1个,省部级教学平台12个,省级一流教学管理团队1个。有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教育部红色经典艺术教育示范基地1个,全国妇联、教育部“全国家庭教育创新实践基地”1个,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3个,省社科联人文社科示范基地2个,省哲学社会科学十大创新团队1个,省社科联学术先锋号2个,省级科技创新人才团队3个,省教育厅创新团队6个,省教育厅创新群体8个,省教育厅产学研基地5个,省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3个,省级众创空间1个,省高等学校特色重点实验室7个,省高等学校工程研究中心5个,省级院士工作站1个。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