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湖北考生多少分能上山东中医药大学?最低需排名位次多少?今年有意报考山东中医药大学的考生,请参考赶考生高考志愿智能填报系统查询的:山东中医药大学在湖北历年招生录取分数线、位次等数据,考生可以自己测一测被录取的概率!
一、2025年湖北高考多少分可以上山东中医药大学
2025年湖北高考考生要想上山东中医药大学本科批:历史类预估需505分左右(位次20270名左右),物理类预估需506分左右(位次84003名左右)。
1、2024年山东中医药大学在湖北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516分(位次17494),物理类为512分(位次79400)。
2、2023年山东中医药大学在湖北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503分(位次20017),物理类为505分(位次76153)。
3、2022年山东中医药大学在湖北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506分(位次19999),物理类为473分(位次82121)。
注:以上只是湖北高考最低多少分能进山东中医药大学,可选择的专业范围较窄,若是打算报考热门专业,则需要考生更高的成绩分数或者位次排名。
二、山东中医药大学在湖北各批次录取分数线(近三年)
1、历史类
年份 | 招生省份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24 | 湖北(历史类) | 本科 | 516 | 17494 | 432 |
2023 | 湖北(历史类) | 本科 | 503 | 20017 | 426 |
2022 | 湖北(历史类) | 本科 | 506 | 19999 | 435 |
2022 | 湖北(历史类) | 本科 | 525 | 14146 | 435 |
2022 | 湖北(历史类) | 本科 | 532 | 12271 | 435 |
各专业分数线: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
2、物理类
年份 | 招生省份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24 | 湖北(物理类) | 本科 | 512 | 79400 | 437 |
2024 | 湖北(物理类) | 本科 | 527 | 67041 | 437 |
2024 | 湖北(物理类) | 本科 | 534 | 61292 | 437 |
2023 | 湖北(物理类) | 本科 | 505 | 76153 | 424 |
2023 | 湖北(物理类) | 本科 | 510 | 72830 | 424 |
2023 | 湖北(物理类) | 本科 | 534 | 56821 | 424 |
2022 | 湖北(物理类) | 本科 | 473 | 82121 | 409 |
2022 | 湖北(物理类) | 本科 | 475 | 80757 | 409 |
2022 | 湖北(物理类) | 本科 | 487 | 72250 | 409 |
2022 | 湖北(物理类) | 本科 | 513 | 53910 | 409 |
各专业分数线: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
注:2025年预估分数线只是作为高考志愿填报参考,由于影响因素较多,究竟2025年湖北高考多少分能上山东中医药大学,待2025年高招结束后,以高校发布的信息为准。
三、山东中医药大学简介
山东中医药大学创建于1958年,1978年被确定为全国重点建设的中医院校,1981年成为山东省重点高校,是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山东省人民政府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建中医药院校、山东省应用基础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山东省省级文明校园、山东省高水平学科和高水平大学。学校在省属高校中拥有国家重点学科最多,首批获得硕士、博士学位授权,首批成为国家“973”项目第一承担单位,硕士点数量位居全国同类院校前列。
学校坚持厚重基础、注重特色,努力培养高素质中医药人才。现有35个本科专业,涉及医、理、文、工、管、法、教育等学科门类,27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其中10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17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有3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9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个国家重点学科。中医学入选山东省“高峰学科”,中药学、中西医结合入选山东省“优势特色学科”,生物医学工程入选山东省“培育学科”。在2021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中,中医学位列第6,中西医结合位列第5,临床医学、药理学与毒理学进入ESI全球前1%行列。先后荣获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50强,第二届全国《黄帝内经》知识大赛总决赛总冠军,第四届、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首届全国大学生中西医临床技能大赛团体特等奖。连续三年蝉联中国大学生服务外包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先后涌现出一批荣获“中国青年五四奖章”“全国三好学生”“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标兵”“山东大学生十大创业之星”等称号的优秀学生。
学校坚持科技驱动、协同创新,推动科研创新取得丰硕成果。现有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中医心血管疾病临床医学研究分中心,3个国家级区域中医诊疗中心,6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级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2个全国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拥有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国家重大新药创制平台(山东)中药单元平台。有山东省重点实验室、山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省级科研创新平台34个。“十三五”以来,共承担厅局级以上科研课题1370余项,其中国家级项目176项,2018、2019年连续两年首位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共获得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6项。建校以来,获国家级和省部级一等奖奖励的科研成果共计35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