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辽宁高考历史类考生547分能上什么好的大学?有哪些547分左右可以报考的公办或者民办的本科院校及专科学校?以下为近三年在辽宁历史类547分录取的院校名单,仅供参考!
一、辽宁高考历史类547分能上的好大学有哪些?
辽宁高考历史类547分能上的好大学有(本科批):南昌大学(公办)、浙江传媒学院(公办)、中国医科大学(公办)、安徽财经大学(公办)、重庆医科大学(公办),一共595所本科批次大学可以上。
更多院校,详见如下汇总名单或查询赶考生AI高考志愿系统,供2024年考生报考参考!
二、辽宁高考历史类录取线为547分的大学名单一览表(近三年)
2023-2021年各大学在辽宁省(历史类)招生最低录取分数线在547分的院校一共有9所。其中公办院校9所,民办院校0所,本科批次学校招生9所,大专及专科批次学校招生0所。
年份 | 院校 | 属性 | 科目 | 批次 | 最低分/位次 |
---|---|---|---|---|---|
2023 | 南昌大学 | 公办 | 历史类 | 本科 | 547/5363 |
2023 | 浙江传媒学院 | 公办 | 历史类 | 本科 | 547/5363 |
2022 | 深圳技术大学 | 公办 | 历史类 | 本科 | 547/5952 |
2022 |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 公办 | 历史类 | 本科 | 547/5969 |
2022 | 北京服装学院 | 公办 | 历史类 | 本科 | 547/5980 |
2021 | 南华大学 | 公办 | 历史类 | 本科 | 547/10228 |
2021 | 华北理工大学 | 公办 | 历史类 | 本科 | 547/10368 |
2021 | 四川轻化工大学 | 公办 | 历史类 | 本科 | 547/10249 |
在辽宁历史类547分可以上的大学(共9所),更多及专业详见: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
注:以上辽宁高考历史类547分可以上什么大学的院校名单,仅供参考!实际填报,可使用赶考生AI高考志愿填报助手进行模拟推荐稳进的大学,更科学且不浪费分数!
三、辽宁高考历史类547分能报考的院校简介
1、南昌大学简介
南昌大学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教育部与江西省部省合建高校、江西省一流大学整体建设高校。
学校地处“英雄城”南昌市,拥有前湖、青山湖、东湖3个校区,其中前湖主校区占地面积4321亩,校舍建筑面积150万平方米。
2、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简介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Shanghai University of Engineering Science)是工学、经济、管理、艺术、设计等多学科互相渗透、协调发展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首批试点高校、全国地方高校新工科建设牵头单位、上海市“高水平地方应用型高校”试点建设单位。2017年被列为上海市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单位。
学校现有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3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8个,本科专业63个;机械工程、车辆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工商管理、市场营销、旅游管理、化学工程与工艺、制药工程、环境工程、产品设计、服装设计与工程、交通运输共13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汽车服务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广播电视工程、自动化、工程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视觉传达设计、艺术与科技、交通管理、物流管理、飞行技术、飞行器制造工程、纺织工程、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铁道工程共19个专业入选上海市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制药工程、环境工程、交通运输、服装设计与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机械工程、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车辆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10个专业通过工程教育认证;车辆工程专业和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专业通过德国ASIIN认证,交通管理、飞行器制造工程通过美国AABI认证。
3、北京服装学院简介
北京服装学院是一所历史积淀深厚、办学特色鲜明的时尚高校。学校前身是1959年2月创建的北京纺织工学院,1961年7月更名为北京化学纤维工学院,1987年2月改扩建为北京服装学院。1998年,学校划归北京市管理,是我国第一所公办服装高校。
学校积极服务北京“四个中心”功能建设,发挥北服时尚领域影响力,助力北京“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与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共同主办中国国际时装周,深化与朝阳区、海淀区、丰台区、通州区、密云区等各区和相关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合作,深化产学研融合和创意成果转化,以时尚赋能高质量发展。服务纺织服装行业和文化创意产业,与江苏、浙江、广东、山东、辽宁等产业聚集地开展深度战略合作,建立多个产业园和校企研发机构,与深圳龙华区签订战略框架协议,助力粤港澳大湾区时尚文化建设。与中国垒球协会、安踏、迪尚、爱慕、中丝、南山等企业开展合作,深化产学研,共同服务国家重大项目。积极投身乡村振兴建设,发挥学校智力资源,开展援藏、援疆、援蒙等工作;参与美丽乡村建设,服务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受到社会一致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