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广东考生多少分能上成都大学?最低需排名位次多少?今年有意报考成都大学的考生,请参考赶考生高考志愿智能填报系统查询的:成都大学在广东历年招生录取分数线、位次等数据,考生可以自己测一测被录取的概率!
一、2025年广东新高考多少分可以上成都大学
2025年广东新高考考生要想上成都大学本科批:历史类预估需522分左右(位次26619名左右),物理类预估需542分左右(位次81689名左右)。
1、2024年成都大学在广东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文科为520分(位次27735),理科为530分(位次98865)。
2、2023年成都大学在广东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文科为520分(位次28288),理科为539分(位次88740)。
3、2022年成都大学在广东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文科为516分(位次29768),理科为536分(位次89271)。
注:以上只是广东高考最低多少分能进成都大学,可选择的专业范围较窄,若是打算报考热门专业,则需要考生更高的成绩分数或者位次排名。
二、成都大学在广东各批次录取分数线(近三年)
1、文科
年份 | 招生省份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24 | 广东(文科) | 本科 | 520 | 27735 | 428 |
2024 | 广东(文科) | 本科 | 531 | 22236 | 428 |
2024 | 广东(文科) | 本科 | 546 | 16051 | 428 |
2024 | 广东(文科) | 本科 | 548 | 15260 | 428 |
2023 | 广东(文科) | 本科 | 520 | 28288 | 433 |
2023 | 广东(文科) | 本科 | 534 | 21716 | 433 |
2023 | 广东(文科) | 本科 | 543 | 17612 | 433 |
2022 | 广东(文科) | 本科 | 516 | 29768 | 437 |
2022 | 广东(文科) | 本科 | 530 | 21583 | 437 |
2022 | 广东(文科) | 本科 | 533 | 19894 | 437 |
各专业分数线: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
2、理科
年份 | 招生省份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24 | 广东(理科) | 本科 | 530 | 98865 | 442 |
2024 | 广东(理科) | 本科 | 539 | 85421 | 442 |
2024 | 广东(理科) | 本科 | 543 | 79273 | 442 |
2024 | 广东(理科) | 本科 | 549 | 71731 | 442 |
2024 | 广东(理科) | 本科 | 553 | 66521 | 442 |
2024 | 广东(理科) | 本科 | 556 | 63205 | 442 |
2024 | 广东(理科) | 本科 | 562 | 56094 | 442 |
2023 | 广东(理科) | 本科 | 539 | 88740 | 439 |
2023 | 广东(理科) | 本科 | 541 | 85133 | 439 |
2023 | 广东(理科) | 本科 | 554 | 69850 | 439 |
2023 | 广东(理科) | 本科 | 554 | 70009 | 439 |
2023 | 广东(理科) | 本科 | 557 | 66994 | 439 |
2023 | 广东(理科) | 本科 | 559 | 64771 | 439 |
2023 | 广东(理科) | 本科 | 560 | 63053 | 439 |
2022 | 广东(理科) | 本科 | 536 | 89271 | 445 |
2022 | 广东(理科) | 本科 | 545 | 76879 | 445 |
2022 | 广东(理科) | 本科 | 548 | 73643 | 445 |
2022 | 广东(理科) | 本科 | 549 | 71525 | 445 |
2022 | 广东(理科) | 专科 | 451 | 222288 | 180 |
各专业分数线: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
注:2025年预估分数线只是作为高考志愿填报参考,由于影响因素较多,究竟2025年广东高考多少分能上成都大学,待2025年高招结束后,以高校发布的信息为准。
三、成都大学简介
成都大学创建于1978年,是改革开放后首批地方城市主办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学校实行省市共建、以市为主的办学体制,是四川省、成都市重点建设大学,是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运动员村承办大学。学校历经多次合校,办学历史可追溯至1906年的公立四川优级选科师范学堂和1911年的公立四川省城女子师范学堂。现拥有百年历史的三级甲等综合附属医院,国家级抗生素研发基地的四川抗菌素工业研究所,具有学士、硕士学位授予权,设有博士后实践基地,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教育部国防教育特色高校、教育部“双万计划”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立项单位、四川省博士建设单位递进培育计划“优先培育”类建设单位,获FISU“健康校园”银级认证。
师资队伍 现有专任教师1721人,其中,正高及副高职称教师近800人,博士教师800余人,博士生导师近100人,硕士研究生导师800余人。有国家杰青、长江学者、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等近20人,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省突出贡献优秀专家等110余人。特聘两院院士3人、欧洲院士2人、日本工程院院士1人,特聘长江学者、国家杰青等40余人,特聘研究员(副研究员)100余人。王清远教授连续8年入选“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同时入选2020—2022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生涯影响力”和“年度影响力”双榜单,12名教师入选2023年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年度影响力”榜单。
地方服务 学校全面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紧密对接成都产业生态圈及重点产业链建设需求,构建“政校企互动、产学研结合”的生态系统,助力科技成果本地转移转化。CC空间获批国家级众创空间。与中国农科院、中科院成都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新华三集团、绿地集团、成都产品质量检验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成都大陆希望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四川能投、四川铁路集团、天府超算中心和成都市多个区(市)县、市级部门建立了政产学研用战略合作,合作建有中国农科院成都研究生分院、新华三IT学院、文明互鉴与“一带一路”研究中心、成都生态文明研究院、成都市机关事务管理与文化建设研究中心、成都新闻学院、天府文化研究院、成都文献中心、成都足球学院、成都研究院、成都市旅游研究院、成都会展经济发展研究院、成都药物产业技术研究院、幼儿体育发展研究中心(全国首家)、四川省文艺评论(成都大学)基地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