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广西考生多少分能上长春大学?最低需排名位次多少?今年有意报考长春大学的考生,请参考赶考生高考志愿智能填报系统查询的:长春大学在广西历年招生录取分数线、位次等数据,考生可以自己测一测被录取的概率!
一、2025年广西高考多少分可以上长春大学
2025年广西高考考生要想上长春大学本科批:历史类预估需447分左右(位次32249名左右),物理类预估需358分左右(位次172710名左右)。
1、2024年长春大学在广西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443分(位次34053),物理类为417分(位次120977)。
2、2023年长春大学在广西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450分(位次43010),物理类为353分(位次144932)。
3、2022年长春大学在广西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423分(位次53409),物理类为343分(位次144057)。
注:以上只是广西高考最低多少分能进长春大学,可选择的专业范围较窄,若是打算报考热门专业,则需要考生更高的成绩分数或者位次排名。
二、长春大学在广西各批次录取分数线(近三年)
1、历史类
年份 | 招生省份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24 | 广西(历史类) | 本科 | 443 | 34053 | 400 |
2024 | 广西(历史类) | 本科 | 462 | 27177 | 400 |
2024 | 广西(历史类) | 本科 | 463 | 26864 | 400 |
2024 | 广西(历史类) | 本科 | 486 | 19991 | 400 |
2023 | 广西(历史类) | 本二 | 450 | 43010 | 428 |
2023 | 广西(历史类) | 本二 | 483 | 26920 | 428 |
2022 | 广西(历史类) | 本二 | 423 | 53409 | 421 |
各专业分数线: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
2、物理类
年份 | 招生省份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24 | 广西(物理类) | 本科 | 417 | 120977 | 371 |
2024 | 广西(物理类) | 本科 | 429 | 110563 | 371 |
2024 | 广西(物理类) | 本科 | 433 | 107029 | 371 |
2024 | 广西(物理类) | 本科 | 437 | 103645 | 371 |
2024 | 广西(物理类) | 本科 | 444 | 97908 | 371 |
2024 | 广西(物理类) | 本科 | 445 | 97139 | 371 |
2024 | 广西(物理类) | 本科 | 445 | 97139 | 371 |
2024 | 广西(物理类) | 本科 | 464 | 82110 | 371 |
2024 | 广西(物理类) | 本科 | 466 | 80563 | 371 |
2024 | 广西(物理类) | 本科 | 475 | 73755 | 371 |
2023 | 广西(物理类) | 本二 | 353 | 144932 | 347 |
2023 | 广西(物理类) | 本二 | 408 | 96924 | 347 |
2022 | 广西(物理类) | 本二 | 343 | 144057 | 343 |
各专业分数线: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
注:2025年预估分数线只是作为高考志愿填报参考,由于影响因素较多,究竟2025年广西高考多少分能上长春大学,待2025年高招结束后,以高校发布的信息为准。
三、长春大学简介
长春大学坐落在素有“北国春城”之称的吉林省长春市,是一所底蕴厚重、特色鲜明的省属综合性大学。
学校前身是1949年由原东北人民政府工业部创办的长春工业会计统计专门学校,为新中国培养了第一批工业会计统计人才。在同步国家发展与时代变革中学校数次易名,1983年更名为吉林机电专科学校。1987年经原国家教育委员会批准,原吉林科技大学、吉林机电专科学校、长春外国语专科学校、长春职业大学4所学校合并,组建长春大学。2000年原吉林省林业学校并入。
学校现有三个校区,总占地面积102万平方米,有20个教学院部,54个本科专业,8个一级学科硕士学术学位授权点,14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吉林省博士学位授权单位立项建设高校,机械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材料与化工为博士学位立项建设培育学科。专业涵盖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十大学科门类,现有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省级特色专业8个;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5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5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学校立足东北地区及吉林省产业结构实际,建成国家大豆深加工技术研究推广中心、国家大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吉林分中心两个国家级科研平台,现有残障人士智能康复与无障碍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吉林省人体健康状态辨识与机能增强重点实验室等19个省部级科研平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