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上海考生多少分能上苏州大学?最低需排名位次多少?今年有意报考苏州大学的考生,请参考赶考生高考志愿智能填报系统查询的:苏州大学在上海历年招生录取分数线、位次等数据,考生可以自己测一测被录取的概率!
一、2025年上海高考多少分可以上苏州大学
2025年上海高考考生要想上苏州大学本科批:综合类预估需542分左右(位次9351名左右)。
1、2024年苏州大学在上海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综合类为534分(位次11234)。
2、2023年苏州大学在上海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综合类为537分(位次10565)。
3、2022年苏州大学在上海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综合类为538分(位次9409)。
注:以上只是上海高考最低多少分能进苏州大学,可选择的专业范围较窄,若是打算报考热门专业,则需要考生更高的成绩分数或者位次排名。
二、苏州大学在上海各批次录取分数线(近三年)
综合类
年份 | 招生省份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24 | 上海(综合类) | 本科 | 534 | 11234 | 403 |
2024 | 上海(综合类) | 本科 | 542 | 9417 | 403 |
2024 | 上海(综合类) | 本科 | 547 | 8372 | 403 |
2024 | 上海(综合类) | 本科 | 550 | 7798 | 403 |
2024 | 上海(综合类) | 本科 | 552 | 7412 | 403 |
2023 | 上海(综合类) | 本科 | 537 | 10565 | 405 |
2023 | 上海(综合类) | 本科 | 546 | 8464 | 405 |
2023 | 上海(综合类) | 本科 | 547 | 8255 | 405 |
2023 | 上海(综合类) | 本科 | 550 | 7651 | 405 |
2023 | 上海(综合类) | 本科 | 552 | 7242 | 405 |
2023 | 上海(综合类) | 本科 | 567 | 4425 | 405 |
2022 | 上海(综合类) | 本科 | 538 | 9409 | 400 |
2022 | 上海(综合类) | 本科 | 541 | 8780 | 400 |
2022 | 上海(综合类) | 本科 | 543 | 8365 | 400 |
2022 | 上海(综合类) | 本科 | 546 | 7800 | 400 |
2022 | 上海(综合类) | 本科 | 547 | 7633 | 400 |
2022 | 上海(综合类) | 本科 | 570 | 3650 | 400 |
各专业分数线: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
注:2025年预估分数线只是作为高考志愿填报参考,由于影响因素较多,究竟2025年上海高考多少分能上苏州大学,待2025年高招结束后,以高校发布的信息为准。
三、苏州大学简介
苏州大学坐落于素有“人间天堂”之称的历史文化名城苏州,是国家“211工程”“2011计划”首批入列高校,是教育部与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建“双一流”建设高校、国家航天局共建高校,是江苏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苏州大学前身是Soochow University(东吴大学,1900年创办),开现代高等教育之先河,融中西文化之菁华,是中国最早以现代大学学科体系举办的大学。在中国高等教育史上,东吴大学是最早开展研究生教育并授予硕士学位、最先开展法学(英美法)专业教育,也是第一家创办学报的大学。1952年中国大陆院系调整,由东吴大学之文理学院、苏南文化教育学院、江南大学之数理系合并组建苏南师范学院,同年更名为江苏师范学院。1982年,学校更名苏州大学(Soochow University)。其后,苏州蚕桑专科学校(1995年)、苏州丝绸工学院(1997年)和苏州医学院(2000年)等相继并入苏州大学。从民国时期的群星璀璨,到共和国时代的开拓创新;从师范教育的文脉坚守,到综合性大学的战略转型与回归;从多校合并的跨越发展,到争创一流的重塑辉煌,苏州大学在中国高等教育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全校现有教职工6034 人,专任教师3518 人,其中包括1位诺贝尔奖获得者,10位两院院士,13位发达国家院士,39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46位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16位“万人计划”领军人才,9位“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等各类国家级人才超350人次,一支力量雄厚、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人才队伍已初步形成。
苏州大学将人才培养作为学校的中心工作,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培养具备责任感、创新性、应用性和国际性的卓越型人才为定位,以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为指导,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夯实专业基础、培养创新创业能力为重点,积极深化人才培养系统化改革,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学校纳米科学技术学院被列为全国首批17所国家试点学院之一,成为高等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特区;学校设立了3个书院,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其中敬文书院定位于专业教育之外的“第二课堂”,唐文治书院在“第一课堂”开展博雅教育,紫卿书院致力于打造“新工科”拔尖创新人才的试验场。学校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42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0个,42门课程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41门课程被认定为省级一流本科课程。近年来,苏大学子每年获得国家级奖项700余人次,在全国“挑战杯”、奥运会等国内外各类大赛中屡屡折桂,在校硕士生以第一作者在《Nature》上发表论文,相关成果入选“2018年度中国光学十大进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