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江西考生多少分能上山西师范大学?最低需排名位次多少?今年有意报考山西师范大学的考生,请参考赶考生高考志愿智能填报系统查询的:山西师范大学在江西历年招生录取分数线、位次等数据,考生可以自己测一测被录取的概率!
一、2025年江西新高考多少分可以上山西师范大学
2025年江西新高考考生要想上山西师范大学本科批:历史类预估需533分左右(位次15754名左右),物理类预估需499分左右(位次88807名左右)。
1、2024年山西师范大学在江西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文科为543分(位次12323),理科为510分(位次76033)。
2、2023年山西师范大学在江西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文科为534分(位次14387),理科为497分(位次73269)。
3、2022年山西师范大学在江西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文科为532分(位次13324),理科为498分(位次63629)。
注:以上只是江西高考最低多少分能进山西师范大学,可选择的专业范围较窄,若是打算报考热门专业,则需要考生更高的成绩分数或者位次排名。
二、山西师范大学在江西各批次录取分数线(近三年)
1、文科
年份 | 招生省份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24 | 江西(文科) | 本科 | 543 | 12323 | 463 |
2024 | 江西(文科) | 本科 | 544 | 12115 | 463 |
2024 | 江西(文科) | 本科 | 562 | 7396 | 463 |
2023 | 江西(文科) | 本二 | 534 | 14387 | 472 |
2022 | 江西(文科) | 本二 | 532 | 13324 | 472 |
各专业分数线: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
2、理科
年份 | 招生省份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24 | 江西(理科) | 本科 | 510 | 76033 | 448 |
2024 | 江西(理科) | 本科 | 511 | 74690 | 448 |
2024 | 江西(理科) | 本科 | 521 | 64178 | 448 |
2024 | 江西(理科) | 本科 | 527 | 57814 | 448 |
2024 | 江西(理科) | 本科 | 536 | 50072 | 448 |
2023 | 江西(理科) | 本二 | 497 | 73269 | 445 |
2022 | 江西(理科) | 本二 | 498 | 63629 | 440 |
各专业分数线: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
注:2025年预估分数线只是作为高考志愿填报参考,由于影响因素较多,究竟2025年江西高考多少分能上山西师范大学,待2025年高招结束后,以高校发布的信息为准。
三、山西师范大学简介
山西师范大学创建于1958年,前身是晋南师范专科学校,1964年升格为山西师范学院,1984年更名为山西师范大学,1990年成为硕士学位授权单位,1999年山西省职业师范专科学校和山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独立建制)并入,2006年增列为博士学位授权单位,2021年从临汾迁址太原。建校以来,学校秉承师范教育的优良传统,不断深化教师教育改革,现已发展成为一所学科门类齐全、本硕博培养体系完备、办学特色鲜明的省属重点大学,是山西省基础教育师资培养的重要基地,山西省“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山西省高等教育“1331工程”提质增效重点建设院校,山西省高等教育百亿工程高水平大学建设院校,进入教育部师范教育协同提质计划。
学校科研实力逐年提升。近年来,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973和863计划、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社科基金重点项目、面上/一般/青年项目和各类省级科研项目600余项,资助经费3亿余元。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1700余篇,自然科学发表SCI收录论文1100余篇,33项成果转化取得收益。荣获教育部人文社科奖/科学技术奖、山西省人文社科奖/科学技术奖等省部级奖项200余项。拥有教育部科技创新团队、省级重点科技创新团队、国家级教学团队、省级教学团队等国家级和省部级团队11个。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服务区域经济社会转型。启动实施“一院一县一校一企一厅局”工程,推动校地、校企、校校合作进入新境界。主办有一批国内外影响广泛的报纸期刊,《中华戏曲》在海内外戏剧戏曲学界影响广泛,《语文报》和《英语周报》荣获“中国驰名商标”。《语文报》被誉为“中华语文第一报”,《英语周报》单期发行量1600万份,在教辅类报纸中,发行量排名全国第一,被业界誉为“中国英语学习第一报”。与美国、英国、日本、新加坡、香港等国(境)外40余所高校和教育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交流关系,与新加坡国立大学实施“3+1+1”本硕一体化联合培养项目,与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联合举办黄昆英才班。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