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广东考生多少分能上西南交通大学?最低需排名位次多少?今年有意报考西南交通大学的考生,请参考赶考生高考志愿智能填报系统查询的:西南交通大学在广东历年招生录取分数线、位次等数据,考生可以自己测一测被录取的概率!
一、2025年广东新高考多少分可以上西南交通大学
2025年广东新高考考生要想上西南交通大学本科批:历史类预估需592分左右(位次4156名左右),物理类预估需585分左右(位次32804名左右)。
1、2024年西南交通大学在广东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文科为582分(位次5916),理科为573分(位次43749)。
2、2023年西南交通大学在广东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文科为590分(位次4837),理科为580分(位次42900)。
3、2022年西南交通大学在广东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文科为578分(位次4559),理科为572分(位次45426)。
注:以上只是广东高考最低多少分能进西南交通大学,可选择的专业范围较窄,若是打算报考热门专业,则需要考生更高的成绩分数或者位次排名。
二、西南交通大学在广东各批次录取分数线(近三年)
1、文科
年份 | 招生省份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24 | 广东(文科) | 本科 | 582 | 5916 | 428 |
2024 | 广东(文科) | 本科 | 591 | 4285 | 428 |
2023 | 广东(文科) | 本科 | 590 | 4837 | 433 |
2023 | 广东(文科) | 本科 | 591 | 4764 | 433 |
2022 | 广东(文科) | 本科 | 578 | 4559 | 437 |
2022 | 广东(文科) | 本科 | 580 | 4242 | 437 |
各专业分数线: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
2、理科
年份 | 招生省份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24 | 广东(理科) | 本科 | 573 | 43749 | 442 |
2024 | 广东(理科) | 本科 | 586 | 32283 | 442 |
2024 | 广东(理科) | 本科 | 594 | 26315 | 442 |
2023 | 广东(理科) | 本科 | 580 | 42900 | 439 |
2023 | 广东(理科) | 本科 | 584 | 39845 | 439 |
2023 | 广东(理科) | 本科 | 591 | 33640 | 439 |
2023 | 广东(理科) | 本科 | 609 | 20949 | 439 |
2023 | 广东(理科) | 本科 | 610 | 20101 | 439 |
2023 | 广东(理科) | 本科 | 614 | 17838 | 439 |
2022 | 广东(理科) | 本科 | 572 | 45426 | 445 |
2022 | 广东(理科) | 本科 | 576 | 41594 | 445 |
2022 | 广东(理科) | 本科 | 579 | 38526 | 445 |
2022 | 广东(理科) | 本科 | 591 | 28229 | 445 |
2022 | 广东(理科) | 本科 | 598 | 23310 | 445 |
2022 | 广东(理科) | 本科 | 600 | 21590 | 445 |
2022 | 广东(理科) | 本科 | 603 | 19639 | 445 |
2022 | 广东(理科) | 本科 | 603 | 19383 | 445 |
2022 | 广东(理科) | 本科 | 603 | 19866 | 445 |
2022 | 广东(理科) | 本科 | 605 | 18694 | 445 |
2022 | 广东(理科) | 本科 | 606 | 17478 | 445 |
各专业分数线: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
注:2025年预估分数线只是作为高考志愿填报参考,由于影响因素较多,究竟2025年广东高考多少分能上西南交通大学,待2025年高招结束后,以高校发布的信息为准。
三、西南交通大学简介
西南交通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国家首批“双一流”、“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2011协同创新计划”重点建设高校,设有研究生院。坐落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国家中心城市、“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核心城市——成都。
学校办学特色鲜明,轨道交通学科群实力位居全国前列,已建立起世界轨道交通领域最完备的学科专业体系、人才培养体系和科研创新体系。现设有27个学院(中心)等二级办学单位,拥有交通运输工程、机械工程2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车辆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等10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8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4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7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交通运输工程学科位居全国第一(A+)并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序列,土木工程学科位居全国A序列,土木工程、机械工程、电气工程进入世界前50强(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和US NEWS学科排名)。工程学、计算机科学、材料科学、化学、社会科学、地球科学、环境/生态学等学科进入ESI世界排名前1%,工程学进入ESI世界排名前1‰。
学校设有国家级大学科技园、未来轨道交通未来技术产业园、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国家技术转移中心以及技术转移研究院,建立了“科技—孵化—产业”全链条成果转化模式,在全国率先探索“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混合所有制”改革,被誉为科技领域的“小岗村实验”,相关改革实物被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永久收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