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辽宁考生多少分能上南昌理工学院?最低需排名位次多少?今年有意报考南昌理工学院的考生,请参考赶考生高考志愿智能填报系统查询的:南昌理工学院在辽宁历年招生录取分数线、位次等数据,考生可以自己测一测被录取的概率!
一、2025年辽宁高考多少分可以上南昌理工学院
2025年辽宁高考考生要想上南昌理工学院本科批:历史类预估需424分左右(位次21881名左右),物理类预估需404分左右(位次99886名左右)。专科批:历史类预估需293分左右(位次39622名左右),物理类预估需281分左右(位次142538名左右)。
【本科批】
1、2024年南昌理工学院在辽宁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435分(位次20377),物理类为381分(位次110530)。
2、2023年南昌理工学院在辽宁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426分(位次25265),物理类为401分(位次91455)。
3、2022年南昌理工学院在辽宁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417分(位次29506),物理类为400分(位次91375)。
【专科批】
1、2024年南昌理工学院在辽宁专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299分(位次39090),物理类为272分(位次143916)。
2、2023年南昌理工学院在辽宁专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292分(位次48323),物理类为281分(位次135391)。
3、2022年南昌理工学院在辽宁专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292分(位次46973),物理类为286分(位次127995)。
注:以上只是辽宁高考最低多少分能进南昌理工学院,可选择的专业范围较窄,若是打算报考热门专业,则需要考生更高的成绩分数或者位次排名。
二、南昌理工学院在辽宁各批次录取分数线(近三年)
1、历史类
年份 | 招生省份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24 | 辽宁(历史类) | 本科 | 435 | 20377 | 400 |
2024 | 辽宁(历史类) | 专科 | 299 | 39090 | 150 |
2023 | 辽宁(历史类) | 本科 | 426 | 25265 | 404 |
2023 | 辽宁(历史类) | 专科 | 292 | 48323 | 150 |
2022 | 辽宁(历史类) | 本科 | 417 | 29506 | 404 |
2022 | 辽宁(历史类) | 专科 | 292 | 46973 | 150 |
各专业分数线: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
2、物理类
年份 | 招生省份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24 | 辽宁(物理类) | 本科 | 381 | 110530 | 368 |
2024 | 辽宁(物理类) | 专科 | 272 | 143916 | 150 |
2023 | 辽宁(物理类) | 本科 | 401 | 91455 | 360 |
2023 | 辽宁(物理类) | 专科 | 281 | 135391 | 150 |
2022 | 辽宁(物理类) | 本科 | 400 | 91375 | 362 |
2022 | 辽宁(物理类) | 专科 | 286 | 127995 | 150 |
各专业分数线: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
注:2025年预估分数线只是作为高考志愿填报参考,由于影响因素较多,究竟2025年辽宁高考多少分能上南昌理工学院,待2025年高招结束后,以高校发布的信息为准。
三、南昌理工学院简介
南昌理工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设置的民办普通本科(二本)高校。1999年5月创建;2001年4月,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升格为高职院校,定名为江西航天科技职业学院;2005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江西省首批民办本科高校,定名为南昌理工学院;2009年4月,经江西省人民政府学位委员会批准为江西省首批民办高校学士学位授予单位;2012年11月,学校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合格评估,是江西省首批第一所一次性通过合格评估的民办高校,专家组一致评价:南昌理工学院是民办教育的一面旗帜;2016年4月,学校与华东交通大学开始联合培养研究生;2017年4月,被江西省人民政府学位委员会列为“十三五”硕士授权立项建设单位;2018年2月,被教育部命名为国防教育特色学校;2018年11月,顺利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专家组一致认为:南昌理工学院是全国示范性民办高校,国防教育特色鲜明,军魂育人成效显著。2021年,被江西省人民政府学位委员会列为“十四五”硕士授权立项建设单位。
南昌理工学院校舍建筑面积90余万平方米。下设计算机信息工程学院、机电工程学院、电子与信息学院、航天航空学院、建筑工程学院、工商管理学院、财经学院、人文教育学院、外国语学院、音乐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传媒学院、体育学院、法学院、医学院、国际交流学院、继续教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等18个教学学院,全日制在校生3万余人。
近年来,学校科研能力显著提高,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4项,全国重大研编出版项目1项,获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数近百项;江西省“双千计划”长期人才项目1项;获得江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江西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省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省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获省级以上科研成果奖60余项,省部级以上立项900余项,国家专利、软件著作权1000余项,教师共出版专著和教材580部,发表学术论文9480篇,其中中文核心649篇,被SCI、EI、ISTP和CSSCI收录694篇。2019年,我校邱小林教授和张传军高工共同编著的《嫦娥巡天看中华》科普作品荣获江西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为江西省唯一获得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的民办高校;傅修延教授申报的《The ante-narrative on bronze wares and the Chinese narrative tradition》荣获江西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也是全省唯一获得一等奖的民办高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