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安徽考生多少分能上武昌首义学院?最低需排名位次多少?今年有意报考武昌首义学院的考生,请参考赶考生高考志愿智能填报系统查询的:武昌首义学院在安徽历年招生录取分数线、位次等数据,考生可以自己测一测被录取的概率!
一、2025年安徽高考多少分可以上武昌首义学院
2025年安徽高考考生要想上武昌首义学院本科批:历史类预估需473分左右(位次40544名左右),物理类预估需451分左右(位次193863名左右)。专科批:历史类预估需238分左右(位次130549名左右),物理类预估需297分左右(位次299235名左右)。
【本科批】
1、2024年武昌首义学院在安徽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477分(位次38998),物理类为484分(位次148299)。
2、2023年武昌首义学院在安徽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468分(位次38154),物理类为449分(位次139115)。
3、2022年武昌首义学院在安徽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497分(位次40034),物理类为455分(位次139426)。
【专科批】
1、2024年武昌首义学院在安徽专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252分(位次127512),物理类为352分(位次278129)。
2、2023年武昌首义学院在安徽专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234分(位次144603),物理类为294分(位次275720)。
3、2022年武昌首义学院在安徽专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277分(位次157105),物理类为236分(位次273996)。
注:以上只是安徽高考最低多少分能进武昌首义学院,可选择的专业范围较窄,若是打算报考热门专业,则需要考生更高的成绩分数或者位次排名。
二、武昌首义学院在安徽各批次录取分数线(近三年)
1、历史类
年份 | 招生省份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24 | 安徽(历史类) | 本科 | 477 | 38998 | 462 |
2024 | 安徽(历史类) | 专科 | 252 | 127512 | 200 |
2023 | 安徽(历史类) | 本二 | 468 | 38154 | 440 |
2023 | 安徽(历史类) | 专科 | 234 | 144603 | 200 |
2022 | 安徽(历史类) | 本二 | 497 | 40034 | 480 |
2022 | 安徽(历史类) | 专科 | 277 | 157105 | 200 |
各专业分数线: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
2、物理类
年份 | 招生省份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24 | 安徽(物理类) | 本科 | 484 | 148299 | 465 |
2024 | 安徽(物理类) | 专科 | 352 | 278129 | 200 |
2023 | 安徽(物理类) | 本二 | 449 | 139115 | 427 |
2023 | 安徽(物理类) | 专科 | 294 | 275720 | 200 |
2022 | 安徽(物理类) | 本二 | 455 | 139426 | 435 |
2022 | 安徽(物理类) | 专科 | 236 | 273996 | 200 |
各专业分数线: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
注:2025年预估分数线只是作为高考志愿填报参考,由于影响因素较多,究竟2025年安徽高考多少分能上武昌首义学院,待2025年高招结束后,以高校发布的信息为准。
三、武昌首义学院简介
武昌首义学院是一所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其前身是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系中国首批独立学院之一。2000年8月经教育部批准,华中科技大学和武汉军威文化传播集团合作兴办华中科技大学军威学院,翌年3月更名为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2015年5月转设更为现名。2023年,学校顺利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
学校不断加大办学投入,建设优质办学条件。现有武昌、嘉鱼两个校区,校园总占地2017.5亩,建筑总面积51.08万平方米。武昌校区位于辛亥革命首义之地湖北武昌南湖之滨,坐落在素有“中国将帅摇篮”之称的黄埔军校武昌分校旧址;嘉鱼校区毗邻“八眼甘泉”滋养的美丽富饶的蜜泉湖,三国时期诸葛亮曾在此运筹帷幄,成就赤壁之战弱旅逆袭的经典史诗。校园内山青水秀、鸟语花香、四季怡人。学校各类教学设施顶尖高配,建有70个基础及专业实验室、14个校内实习实训场所、260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3200余万元。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180余万册、电子图书300余万册、电子期刊110余万册,各类数据库35个。校园网络实现全覆盖。
学校实施科技提升战略,服务国家和区域发展。主动对接区域和行业发展需求,凝练应用技术研究方向,组建团队,立项建设智能建造、智能传播、智慧测评等校级科技创新团队10个,其中4个团队获批省级科技创新团队。近五年来,学校获批国家级科研项目8个,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个、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个,其他纵向课题89项、横向课题140余项;发表论文70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27部;获批国家发明专利12项,软件著作权167件。获湖北省科技进步奖二、三等奖各1项,新电源技术等成果孵化高新技术企业,获武汉市科技局“科研成果就地转化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