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个月拿下西班牙萨拉曼卡大学硕士文凭,还是‘专升硕’。”这是5月8日上海广播电视台某档新闻节目报道的内容。近来,这类海外“水硕”“水博”现象频现舆论风口浪尖。
据媒体报道,海外“速成学历”项目存在欺诈风险,首先就体现在其宣传话术的误导性。部分机构利用信息不对称,将“在线授课”“疫情补录”等特殊政策包装为常态化操作,宣称“无需出国”“全程网课”即可获得教育部认证的海外文凭。例如,有机构推荐乌克兰院校时声称“因战争被迫网课”,但教育部已明确表示,2023年后仍以远程方式学习的学历将不予认证。更甚者,一些项目直接伪造出入境记录或学籍信息,导致学生毕业后陷入“假学历”泥潭。
这类项目的教育质量同样令人担忧。以法国某商学院为例,其一年制硕士项目被曝课程设置“与国际标准差异显著”,甚至存在“材料不完整、学术流程不规范”等问题。蒙古国某私立大学的中国留学生集体遭遇认证难题,更是暴露了低门槛留学的系统性风险——部分院校为吸引生源放宽录取标准,最终因教学质量不达标被列入教育部审查名单。
今年4月28日,中国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以下简称“中留服”)发布了《关于对部分国外院校学历学位认证加强认证审查的公告(七)》,对多所认证数据出现显著异常的国外院校(项目)的相关认证申请启动加强审查程序。
审查学校包括:
1.法国巴黎东部高等教育集团(GESCEP: GROUPE D"ENSEIGN SUP EST PARISIEN,又名Groupe HEMA)* ;
2.法国欧洲管理学院(EBS Paris: European Business School)。
更值得警惕的是,速成学历的背后是一条完整的灰色产业链。从虚假宣传到学历造假,再到认证后的“洗白”服务,一些机构通过钻政策漏洞牟取暴利。多家媒体报道显示,不少学生因轻信“包认证”承诺,最终面临学历失效、求职受阻的双重打击。
稍有不慎,只想钻空子“无痛拿文凭”的投机分子,很容易就参与了一场注定失败的“学历游戏”。而且,如果涉及伪造学历,当事者还可能触犯《刑法》第二百八十条(伪造国家机关证件罪),最终落得身陷囹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