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最新排名多少?
1、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在2025年的校友会全国大学排名中位列第212名,在北京市内高校中排名第42名,在全国理工类高校中排名第92名。
2、从世界大学排名来看,北京信息科技大学2024-2025年U.S.News世界排名为第1983位。
一: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排名一览表(国内高校排名)
以下数据是赶考生根据校友会2025年最新发布的中国大学排行榜整理而成的。由于各个排名机构的评价标准各有不同,所以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在该排行榜中的排名结果可能会与大家自身的认知存在差异,仅供参考。
1、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全国大学排名
在全国高校排名中,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排名第212位,属于区域一流大学的办学层次。其综合实力弱于长春理工大学,强于西北民族大学。
全国排名 | 院校 | 省市 | 类型 | 星级 | 办学层次 |
---|---|---|---|---|---|
209 | 黄冈师范学院 | 湖北 | 师范 | 3★ | 区域一流大学 |
212 | 长春理工大学 | 吉林 | 理工 | 3★ | 区域一流大学 |
212 |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 北京 | 理工 | 3★ | 区域一流大学 |
212 | 西北民族大学 | 甘肃 | 综合 | 3★ | 区域一流大学 |
212 | 大连外国语大学 | 辽宁 | 语言 | 3★ | 区域一流大学 |
2、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省内大学排名
在北京市内高校排名中,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处于北京本市大学第42位,排名低于北京联合大学,但高于北方工业大学。
省内排名 | 院校 | 地市 | 类型 | 办学层次 | 全国排名 |
---|---|---|---|---|---|
40 | 北京建筑大学 | 大兴区 | 理工 | 区域一流大学 | 182 |
41 | 北京联合大学 | 朝阳区 | 综合 | 区域一流大学 | 198 |
42 |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 海淀区 | 理工 | 区域一流大学 | 212 |
43 | 北方工业大学 | 石景山区 | 理工 | 区域一流大学 | 226 |
44 |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 西城区 | 政法 | 世界高水平大学 | 228 |
3、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理工类大学排名
在全国理工类高校排名中,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位列第92名,排名低于长春理工大学,排在合肥大学之上。
理工类排名 | 院校名称 | 省市 | 办学层次 | 全国排名 |
---|---|---|---|---|
90 | 安徽工业大学 | 安徽 | 区域一流大学 | 205 |
91 | 长春理工大学 | 吉林 | 区域一流大学 | 212 |
92 |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 北京 | 区域一流大学 | 212 |
93 | 合肥大学 | 安徽 | 区域一流大学 | 216 |
94 |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 辽宁 | 区域一流大学 | 218 |
二: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排名一览表(世界大学排名)
在全球国际大学排名中,不同评级机构对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排名存在较大差距。2024-2025年,北京信息科技大学U.S.News世界排名为1983名。
评级机构 | 院校 | 年份 | 世界排名 |
---|---|---|---|
U.S.NEWS(美国) |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 2024-2025 | 1983 |
三: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简介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是北京市重点支持建设的高校,是一所信息类学科齐全、信息特色鲜明,以本科、研究生教育为主体的多科性大学。学校由原机械部所属北京机械工业学院、原电子部所属北京信息工程学院合并组建而成。原北京机械工业学院源于1937年的北平市立高级商业职业学校,1958年多源汇流成立北京机械学院,1990年更名为北京机械工业学院,归机械电子工业部领导。原北京信息工程学院源于1978年创建的北京大学第二分校,1985年更名为北京信息工程学院,隶属电子工业部,1997年合并成立新的北京信息工程学院。2008年正式合并组建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坚持特色优势,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升。坚持立德树人,着力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创新意识与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现有45个本科专业,国家级一流专业14个、国家级特色专业4个,北京市一流专业17个,北京市特色专业9个,北京高校“重点建设一流专业”3个。3个专业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9个专业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2个专业获批教育部“地方高校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实现“信息+ 智能+”专业全覆盖,专业大类“双万计划”一流专业全覆盖。获评国家级一流课程10门,国家级规划教材24种。深化产教融合,突出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拥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以及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建设单位,入选首批国家级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人才培养改革成果获北京市教学成果一等奖。在全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第6次获国赛铜奖,居市属应用型高校第一。在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机器人竞赛指数中,评级A+,持续位居TOP2%。毕业生薪酬长期稳居薪酬网排名全国前4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