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考生

南京师范大学在各省录取分数线2024是多少分「录取最低分」

更新时间:2025-05-22 20:36:36

南京师范大学2024年在各省的招生最低录取分数线已公布,赶考生填报助手通过与省控线对比,得出了批次分差数据,这些数据对于预测2025年该校录取分数线是多少有重要参考价值,欢迎参考!

南京师范大学在各省录取分数线是多少分「录取最低分」

2024年南京师范大学录取分数线(2025参考):

一、南京师范大学2024录取分数线

在江苏(本省):

南京师范大学2024年在江苏省(本科)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574分、物理类581分。

在外省(市):

1、在山西省(本一A)最低录取分数线:物理类577分、历史类566分。

2、在重庆市(本科)最低录取分数线:物理类589分、历史类591分。

3、在海南省(本科)最低录取分数线:643分。

4、在福建省(本科)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595分、物理类608分。

5、在上海市(本科)最低录取分数线:537分。

二、南京师范大学各省录取分数线一览表2024(官方最新发布)

注:最低分差-表示该院校录取最低分与省控线的分差。分差值越大说明报考人数越多越难录取,分差值越小说明报考人数越少越被容易录取。

省份(批次)招生科目最低分省控线最低分差
安徽(本科)物理类608465143
历史类616462154
北京(本科)综合类593434159
重庆(本科)物理类589427162
历史类591428163
福建(本科)历史类595431164
物理类608449159
甘肃(本科)物理类563370193
历史类577421156
广东(本科)物理类583442141
历史类588428160
广西(本科)物理类561371190
历史类570400170
贵州(本科)物理类570380190
历史类589442147
海南(本科)综合类643483160
河北(本科)物理类580448132
历史类606449157
河南(本一)理科58751176
文科59052169
黑龙江(本科)物理类585360225
历史类593410183
湖北(本科)历史类581432149
物理类592437155
湖南(本科)物理类578422156
历史类590438152
江西(本科)物理类585448137
历史类598463135
吉林(本科)物理类552345207
历史类585369216
江苏(本科)历史类57447896
物理类581462119
辽宁(本科)物理类585368217
历史类594400194
内蒙古(本一A)理科51947148
文科55647878
山东(1段)综合类580444136
山西(本一A)理科57750671
文科56651650
陕西(本一)理科54447569
文科56348875
上海(本科)综合类537403134
四川(本一)理科58653947
文科56152932
天津(本科A)综合类619475144
新疆(本一)理科48139091
文科50442579
新疆(本一(单列类外语))理科3923902
文科44442519
云南(本一)理科57850573
文科61455064
浙江(1段)综合类632492140
各省详细专业录取分数据: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附:南京师范大学简介

南京师范大学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和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学校的主源可追溯到1902年创办的三江师范学堂,该学堂是中国高等师范教育的发祥地之一。后历经两江优级师范学堂、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立东南大学、国立第四中山大学、江苏大学、国立中央大学、国立南京大学等时期;其另一源头为1888年创办的汇文书院,后发展为金陵大学,1951年与金陵女子文理学院(曾称金陵女子大学)合并,成立公立金陵大学。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在原南京大学、公立金陵大学等有关院系的基础上组建南京师范学院,校址设在原金陵女子大学校址。1984年改办成南京师范大学。1996年进入国家“211工程”高校行列。2000年南京动力高等专科学校并入。2015年成为江苏省与教育部共建高校。2017年入选国家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2018年成为教育部与江苏省共建“双一流”建设高校。2022年入选国家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目前,学校正在着力建设“特色鲜明、有国际影响的一流大学”。

南京师范大学积极实施“顶天立地”战略,科研成果追求原创,力攀高峰。拥有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公安部重点实验室、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和体育文化研究基地、全国妇联妇女/性别研究与培训基地、全国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研究基地、全国民政政策理论研究基地、江苏省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建设点各1个。共获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46项、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7项、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4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课题2项、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1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15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33项;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科学》和《自然》上发表第一作者单位论文6篇,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一等奖11项、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一等奖4项(第一单位),13部专著入选“国家哲学社科成果文库”,科研成果入选2008年度“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和“中国基础研究十大新闻”。我校教师主持、历时8年修订的点校本《史记》,入选《光明日报》“2013十大文化亮点”和《中华读书报》“2013十大文化事件”。

“十四五”期间,学校将全面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继续坚持创新驱动、开放融合、高原造峰、特色发展战略,统筹内涵式、综合性、研究型、国际化四条路径,实施人才集聚、资源汇聚、治理优化三大战略举措,坚持高质量发展与“双一流”建设双轮驱动,全面建设特色鲜明、有国际影响的一流大学,为“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