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考生

2022吉林工程职业学院录取分数线是多少分(2023报考参考)

更新时间:2023-06-20 15:30:04

2023年考多少分能上吉林工程职业学院?2023届考生可以参考吉林工程职业学院2022年在各省的最低录取分数线,预测指导今年的高考志愿填报!

2022吉林工程职业学院录取分数线是多少分(2023报考参考)

2022年吉林工程职业学院录取分数线(2023年预测):

一:吉林工程职业学院2022录取分数线(在吉林省)

一、吉林工程职业学院2022录取分数线(在其它省市)

1、2022年在内蒙古(专科)最低录取分数分别为:理科195分、文科237分

2、2022年在新疆(专科)最低录取分数为:文科239分

3、2022年在河北省(专科)最低录取分数分别为:历史类206分、物理类367分

4、2022年在辽宁省(专科)最低录取分数为:历史类326分

5、2022年在山东省(2段)最低录取分数为:综合类372分

三、吉林工程职业学院录取分数线一览表2022(2023年参考)

需注意的是,不同省份和地区的高考录取政策和标准可能会有所不同,具体请访问吉林工程职业学院官方网站或电话咨询学校招生办。

省份科目最低分最低位次省控线
河北(专科)历史类206191519200
物理类367242755200
黑龙江(专科)理科26099382160
文科30241099160
辽宁(专科)历史类32643827150
内蒙古(专科)理科19574893160
文科23727905160
山东(2段)综合类372429137150
新疆(专科)文科239-140
数据来源于赶考生: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附:吉林工程职业学院简介

吉林工程职业学院是经吉林省政府批准成立,隶属于吉林省教育厅的省属公办普通高等职业学院。学校始建于1958年,是新中国成立后较早建立的普通高等院校之一。学校在建校之初和1978年恢复高考时期,两次举办全日制本科教育。经过60年的发展,特别是近年来的建设,学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水平不断提升,办学能力不断增强,现已发展成为一所以工科技术技能型教育为主,兼有继续教育,学历教育、短期培训、职业技能鉴定为一体,涵盖工、农、经、管、医五大学科门类的装备制造、汽车工程、粮食食品、信息通讯、建筑测绘、服务管理、生物制药和健康护理八大专业集群的多学科专业的特色鲜明的综合性高等职业院校。

学校经过60年的历史积淀和文化传承,传承了 “厚德精术、知行合一”的校训;凝练了“求实、踏实、朴实,自我革新、主动更新、勇于创新”的“三实三新” 和“一把锹”精神;形成了“团结、求实、勤奋、创新”的校风、“厚德、博学、严谨、奉献”的教风和“笃学、善思、修身、强技”的学风。学校坚持 “德育为先,技业并进”的办学理念,以培养“有理想、爱国家,讲文明、守纪律,能吃苦、稳基层,实践动手能力强”的基础理论扎实、实践动手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向社会输送各类毕业生7万余人,为国家建设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学校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特色办学和优质就业思路,校企合作注重发挥学校和企业的“双主体”作用;产教融合着重强调专业设置紧贴产业发展需求,课程教学内容安排紧贴职业标准;“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模式紧贴岗位能力形成过程要求,教学环境营造紧贴生产现场实际场景。通过建立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机制,实施“一院、二群、三品”专业特色办学举措。(注:“一院两群”是指学校设置的每个二级学院都要打造“一个专业群,一个企业群”,每个专业群依托并服务一个企业群,企业群支持专业群,实行校企紧密合作、产教深度融合的特色专业办学模式,专业群按照大类培养,学生入校一年后可以根据自己兴趣爱好、就业需要选择专业,每一个专业群背后至少有3至5个企业集群支撑,合作办学;“三品”是指每个专业群至少有一个省级以上的优势品牌专业,每个企业群至少有一个规模以上的国内500强的品牌企业,每个学院至少有一个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品牌项目,确保学生在校期间熟练掌握至少3种企业需求的职业技能。)目前,学校与维柴动力德国博世公司、珠海鼎立集团、凤凰卫视教育集团、百度集团、吉林国文医院、天津坤宏海事教育集团、一汽富维、一汽佳宝、中粮集团、海尔集团、北京京东方、苏州佳世达、浙江吉利汽车、南京熊猫、益海嘉里集团、宁波舜宇集团、吉林敖东制药等150余家大型企业开展深度校企合作,签订了长期用人协议。近年来,学校每年都举办大型校园供需洽谈会,每年进校招聘企业达300家以上,岗位信息供需比达5:1以上,就业多在东北三省、京津冀环渤海地区、长江三角洲等城市群。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达85%以上,超过全省高职和本科平均比例,年终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既保证了毕业生的就业,又满足了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学校注重对外交流和学习,有多名教师先后到美国、德国、日本、新西兰、台湾等地进修和学术交流。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