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考生

扬州大学在各省录取分数线2024「录取最低分是多少」

更新时间:2025-05-22 21:56:56

扬州大学2024年在各省的招生最低录取分数线已公布,赶考生填报助手通过与省控线对比,得出了批次分差数据,这些数据对于预测2025年该校录取分数线是多少有重要参考价值,欢迎参考!

扬州大学在各省录取分数线「录取最低分是多少」

2024年扬州大学录取分数线(2025参考):

一、扬州大学2024录取分数线

在江苏(本省):

扬州大学2024年在江苏省(本科)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486分、物理类511分。

在外省(市):

1、在河南省(本一)最低录取分数线:物理类576分、历史类566分。

2、在黑龙江省(本科)最低录取分数线:物理类543分、历史类558分。

3、在天津市(本科A)最低录取分数线:583分。

4、在甘肃省(本科)最低录取分数线:物理类509分、历史类547分。

5、在河北省(本科)最低录取分数线:物理类556分、历史类595分。

二、扬州大学各省录取分数线一览表2024(官方最新发布)

注:最低分差-表示该院校录取最低分与省控线的分差。分差值越大说明报考人数越多越难录取,分差值越小说明报考人数越少越被容易录取。

省份(批次)招生科目最低分省控线最低分差
安徽(本科)历史类584462122
物理类586465121
北京(本科)综合类555434121
重庆(本科)物理类551427124
历史类571428143
福建(本科)历史类565431134
物理类586449137
甘肃(本科)物理类509370139
历史类547421126
广东(本科)历史类539428111
物理类551442109
广西(本科)物理类498371127
历史类545400145
贵州(本科)物理类495380115
历史类52944287
海南(本科)综合类597483114
河北(本科)物理类556448108
历史类595449146
河南(本一)理科57651165
文科56652145
黑龙江(本科)物理类543360183
历史类558410148
湖北(本科)历史类565432133
物理类570437133
湖南(本科)物理类536422114
历史类558438120
江西(本科)物理类564448116
历史类568463105
吉林(本科)物理类532345187
历史类566369197
江苏(本科)历史类4864788
物理类51146249
辽宁(本科)物理类559368191
历史类559400159
内蒙古(本一A)理科48547114
文科51147833
宁夏(本一)理科49443262
文科53549639
山东(1段)综合类54344499
山西(本一B)理科52350617
文科5195163
陕西(本一)理科52747552
文科54648858
上海(本科)综合类50140398
四川(本一)理科56353924
文科55552926
天津(本科A)综合类583475108
新疆(本一)理科41639026
文科48042555
新疆(本一(单列类外语))理科360390-
云南(本一)理科55150546
文科58955039
浙江(1段)综合类4924920
浙江(2段)综合类554269285
各省详细专业录取分数据: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附:扬州大学简介

扬州大学坐落于国家首批历史文化名城扬州,是江苏省人民政府和教育部共建高校、江苏省人民政府和农业农村部共建高校、江苏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高峰计划A类建设高校,全国首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全国率先进行合并办学的高校。学校前身是1902年由近代著名实业家、教育家张謇先生创办的通州师范学校和通海农学堂。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时,其农科和代办的文史专修科西迁扬州,组建苏北农学院和苏北师范专科学校;其他4所院校也在同时期相继在扬建立或迁来扬州办学。1992年,学校由扬州师范学院、江苏农学院、扬州工学院、扬州医学院、江苏水利工程专科学校、江苏商业专科学校等6所高校合并组建而成。

学校师资质态持续优化。全校现有教职员工6000多人,其中专任教师2900多人,医护人员2200多人,具有高级职务教师1500多人,博、硕士生导师3500多人,自主培养的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外籍院士3人,全国“最美教师”1人,国家级重大人才工程A类入选者(含青年)11人、B类入选者9人,教育部国家重大人才工程项目入选者4人,“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8人,“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6人,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4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12人,“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5人,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1人。

学校科研创新能力持续提升。拥有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1个,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备案名单)1个,部、省级重点(建设)实验室30个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公共技术服务中心、研究院(基地)72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2个,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1个、国家级科技特派员创业培训基地1个。目前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3800多项,年科技总经费11.9亿多元,荣获国家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7项、何梁何利基金奖3项、全国创新争先奖状2项。研制的重组新城疫病毒灭活疫苗(A-VII株)获一类新兽药注册证书;连年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重点)项目,1项成果获教育部第六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一等奖,1项成果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十三五”以来,取得了一批高水平科研成果,荣获国家科学技术奖二等奖7项(第一完成单位5项),实现国家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学技术进步奖“全覆盖”;获得部省级自然科学类成果奖152项(第一完成单位),其中一等奖16项,人文社科类部省级成果奖105项(第一完成单位),其中一等奖22项。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