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考生

2024河海大学录取分数线是多少分(2025报考参考)

更新时间:2024-12-25 14:59:28

2024年考多少分能上河海大学?今年最低录取分数线是多少?2025届考生可以参考河海大学2024年在各省的最低录取分数线,预测指导今年的高考志愿填报!

2024河海大学录取分数线是多少分(2025报考参考)

2024年河海大学录取分数线:

一:河海大学录取分数线2024(省内)

在江苏省(本科)最低录取分数为:物理类589分、历史类596分。

二、河海大学录取分数线2024(其它省市)

1、在河南省(本一)最低录取分数为:理科583分、文科584分。

2、在宁夏(本一)最低录取分数为:理科489分、文科506分。

3、在广西省(本科)最低录取分数为:历史类548分、物理类555分。

4、在河北省(本科)最低录取分数为:物理类565分、历史类606分。

5、在天津市(本科A)最低录取分数为:综合类598分。

更多省市录取分数线,详见赶考生志愿模拟填报助手

三、河海大学录取分数线一览表2024(2025年参考)

需注意的是,不同省份和地区的高考录取政策和标准可能会有所不同,具体请访问河海大学官方网站或电话咨询学校招生办。

省份院校科目最低分最低位次省控线
安徽(本科)河海大学物理类60025353465
河海大学历史类6072704462
北京(本科)河海大学综合类57415859434
重庆(本科)河海大学历史类5792933428
河海大学物理类59215799427
福建(本科)河海大学历史类5822411431
河海大学物理类58522283449
甘肃(本科)河海大学物理类55115564370
河海大学历史类5701959421
广东(本科)河海大学物理类57542160442
河海大学历史类5796536428
广西(本科)河海大学历史类5486693400
河海大学物理类55523524371
贵州(本科)河海大学物理类55522608380
河海大学历史类5843040442
海南(本科)河海大学综合类6614080483
河北(本科)河海大学物理类56541291448
河海大学历史类6063483449
河南(本一)河海大学(较高收费)理科58336841511
河海大学文科5844004521
黑龙江(本科)河海大学历史类5961355410
河海大学物理类6018535360
湖北(本科)河海大学历史类5834012432
河海大学物理类58923071437
湖南(本科)河海大学物理类57227280422
河海大学历史类5735153438
江西(本科)河海大学物理类58218520448
河海大学历史类5912734463
江苏(本科)河海大学物理类58939949462
河海大学历史类5964751478
辽宁(本科)河海大学物理类58519126368
河海大学历史类5872813400
内蒙古(本一A)河海大学理科54811500471
河海大学文科5193611478
宁夏(本一)河海大学理科4895993432
河海大学文科5062854496
青海(本一)河海大学理科4713259343
河海大学文科4383087411
山东(1段)河海大学综合类56653300444
山西(本一A)河海大学理科57913149506
河海大学文科5523119516
陕西(本一)河海大学(中外合作)理科54026053475
河海大学(国家专项)文科5443818488
上海(本科)河海大学综合类52613085403
四川(本一)河海大学理科59132470539
河海大学文科5715117529
天津(本科A)河海大学综合类59812245475
新疆(本一)河海大学理科43211984390
河海大学文科4951390425
新疆(本一(单列类外语))河海大学理科4042683390
云南(本一)河海大学理科5939609505
河海大学文科6121944550
浙江(1段)河海大学综合类63025118492
吉林(本科)河海大学物理类--345
河海大学历史类--369
数据来源于赶考生: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附:河海大学简介

河海大学是一所拥有百余年办学历史,以水利为特色,工科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是实施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国家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双一流”建设以及教育部批准设立研究生院的高校。一百多年来,学校在治水兴邦的奋斗历程中发展壮大,被誉为“水利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摇篮和水利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学校在南京市、常州市设有西康路校区、江宁校区和常州校区,占地面积2462亩。

学校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弘扬务实重行的教育传统,培养了25万余名毕业生。学校以“宽基础,强实践,重创新”为导向,大力推进一流本科建设,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3项、省级教学成果奖73项,建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拥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4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3个,国家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学科专业5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4个,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13个,建成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23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7门,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9门,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12门。2012-2019年教师教学竞赛总成绩位列全国第18名,2019年学生学科竞赛总成绩位列全国第33名。研究生教育以培养德才兼备的高层次优秀人才为目标,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不断深化,培养质量持续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走在全国前列,在江苏省2019年度研究生教育工作综合评价中获评A等。多年来,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6%以上。

学校坚持“四个面向”,深化科研体制机制改革,打造高层次科研创新平台,主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行业需求及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学校拥有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和水资源高效利用与工程安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7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18个省部级工程研究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和4个江苏省高校协同创新中心。以保障国家水安全为己任,聚焦大江大河治理和水资源综合利用与开发,紧密结合三峡工程、南水北调、西南水电开发、引江济淮等重大工程建设管理,承担了一大批国家层面重点、重大研究计划和重点、重大工程科研项目,实现一系列引领性、原创性和标志性成果产出。2010年以来,获国家级科技成果奖30项,部省级科技成果奖700余项。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