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考生

2024安徽财经大学在各省录取分数线「录取最低分是多少」

更新时间:2025-05-12 14:44:34

安徽财经大学2024年在各省的招生最低录取分数线已公布,赶考生填报助手通过与省控线对比,得出了批次分差数据,这些数据对于预测2025年该校录取分数线是多少有重要参考价值,欢迎参考!

安徽财经大学在各省录取分数线「录取最低分是多少」

2024年安徽财经大学录取分数线(2025参考):

一、安徽财经大学2024录取分数线

在安徽(本省):

安徽财经大学2024年在安徽省(本科)最低录取分数线:物理类536分、历史类547分。

在外省(市):

1、在云南省(本一)最低录取分数线:物理类509分、历史类551分。

2、在江西省(本科)最低录取分数线:物理类537分、历史类559分。

3、在浙江省(1段)最低录取分数线:593分。

4、在河北省(本科)最低录取分数线:物理类524分、历史类543分。

5、在湖北省(本科)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551分、物理类553分。

二、安徽财经大学各省录取分数线一览表2024(官方最新发布)

注:最低分差-表示该院校录取最低分与省控线的分差。分差值越大说明报考人数越多越难录取,分差值越小说明报考人数越少越被容易录取。

省份(批次)招生科目最低分省控线最低分差
安徽(本科)物理类53646571
历史类54746285
北京(本科)综合类52643492
重庆(本科)物理类52042793
历史类534428106
福建(本科)历史类52643195
物理类54644997
甘肃(本科)物理类504370134
历史类532421111
广东(本科)历史类52342895
物理类52944287
广西(本科)物理类518371147
历史类535400135
贵州(本科)物理类502380122
历史类53144289
海南(本科)综合类601483118
河北(本科)物理类52444876
历史类54344994
河南(本一)理科53251121
文科54452123
黑龙江(本科)物理类480360120
历史类533410123
湖北(本科)历史类551432119
物理类553437116
湖南(本科)物理类536422114
历史类553438115
江西(本科)物理类53744889
历史类55946396
吉林(本科)物理类529345184
历史类530369161
江苏(本科)物理类54846286
历史类55447876
辽宁(本科)物理类533368165
历史类553400153
内蒙古(本一A)理科48247111
文科48847810
宁夏(本一)理科44743215
文科50649610
青海(本一)理科38134338
文科46141150
山东(1段)综合类52044476
山西(本一B)理科51650610
文科5245168
陕西(本一)理科4794754
文科50148813
上海(本科)综合类47440371
四川(本一)理科5435394
文科53952910
天津(本科A)综合类582475107
新疆(本一)理科3903900
文科44842523
新疆(本一(单列类外语))理科345390-
云南(本一)理科5095054
文科5515501
浙江(1段)综合类593492101
各省详细专业录取分数据: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附:安徽财经大学简介

安徽财经大学于1959年始建于合肥,时名安徽财贸学院,1961年学校迁址素有“珍珠城”美誉的淮河流域中心城市蚌埠。学校先后隶属于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商业部、国内贸易部,2000年2月国务院决定,安徽财贸学院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安徽省人民政府管理为主。经教育部批准,2004年5月学校更名为安徽财经大学。目前,学校是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与安徽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安徽省重点建设的特色高水平大学和安徽省高峰学科建设高校。学校现拥有蚌埠龙湖东、西两个校区和合肥高等研究院,占地面积1450余亩,建筑面积约75万平方米。学校设施齐全,环境优美,先后荣获“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全国百佳食堂”、首届“安徽省文明校园”、全国“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等称号。

学校坚持育人为本。建校以来,累计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各类人才20余万人。学校目前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一本批次招生,现有全日制本科生、研究生19922人,继续教育学生1万余人。现有50个在招本科专业,其中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4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8个,一流专业占比位居安徽省高校第2。现有13门课程入选首批国家一流课程、1门课程入选首批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学校学生在学科竞赛中的成绩,位列2018至2022年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榜单人文社科类高校第3。学校不断推进知识探究、能力提升、素质培养、人格养成“四位一体”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不断深化“新文科”“新工科”人才培养改革,探索实践“新经管”人才培养模式,致力于培养具有理想信念、家国情怀、跨界思维、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毕业生受到社会广泛认可。

学校坚持科研兴校。现拥有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重点智库、安徽省重点智库、安徽省省级协同创新中心、安徽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等省部级科研创新平台12个,校级特色科研创新平台42个。近五年,学校累计获批国家级科研项目112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年度项目立项数位居安徽省高校前3、全国财经类高校前列,连续五年获批国家社会科学或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重点)项目;多项科研成果荣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安徽省社会科学奖等科研奖项;多项智库成果获中央和省部级领导肯定性批示。学校立足自身特色,适应国家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着力打造财经高端智库,出版发布《安徽县域经济竞争力报告》《中国合作经济发展报告》等服务安徽经济社会发展和行业发展系列研究报告,社会影响力不断扩大,科研特色品牌日益彰显。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