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考生

云南民族大学在各省录取分数线2024「录取最低分是多少」

更新时间:2025-05-28 19:41:04

云南民族大学2024年在各省的招生最低录取分数线已公布,赶考生填报助手通过与省控线对比,得出了批次分差数据,这些数据对于预测2025年该校录取分数线是多少有重要参考价值,欢迎参考!

云南民族大学在各省录取分数线「录取最低分是多少」

2024年云南民族大学录取分数线(2025参考):

一、云南民族大学2024录取分数线

在云南(本省):

1、云南民族大学2024年在云南省(本一)最低录取分数线:理科510分、文科556分。

2、云南民族大学2024年在云南省(本二)最低录取分数线:理科400分、文科450分。

在外省(市):

1、在陕西省(本二)最低录取分数线:理科438分、文科477分。

2、在河北省(本科)最低录取分数线:文科510分、理科516分。

3、在天津市(本科A)最低录取分数线:524分。

4、在山西省(本二A)最低录取分数线:理科476分、文科498分。

5、在重庆市(本科)最低录取分数线:文科495分、理科513分。

二、云南民族大学各省录取分数线一览表2024(官方最新发布)

注:最低分差-表示该院校录取最低分与省控线的分差。分差值越大说明报考人数越多越难录取,分差值越小说明报考人数越少越被容易录取。

省份(批次)招生科目最低分省控线最低分差
安徽(本科)物理类50046535
历史类50746245
重庆(本科)历史类49542867
物理类51342786
福建(本科)历史类50043169
物理类54244993
甘肃(本科)物理类491370121
历史类50642185
广东(本科)历史类50842880
物理类544442102
广西(本科)物理类482371111
历史类48740087
贵州(本科)物理类47338093
历史类52044278
海南(本科)综合类50148318
河北(本科)历史类51044961
物理类51644868
河南(本二)理科505396109
文科51842890
黑龙江(本科)历史类47141061
物理类503360143
湖北(本科)历史类52743295
物理类544437107
湖南(本科)物理类47942257
历史类52043882
江西(本科)物理类51744869
历史类53546372
吉林(本科)历史类45836989
物理类476345131
江苏(本科)物理类51046248
历史类53047852
辽宁(本科)物理类45036882
历史类46840068
内蒙古(本二A)理科39136031
文科46138180
宁夏(本二)理科42437153
文科49341974
青海(本一)文科4154114
山东(1段)综合类49844454
山西(本二A)理科47641858
文科49844652
陕西(本二)理科43837266
文科47739780
上海(本科)综合类43240329
四川(本二)理科4644595
文科50245745
天津(本科A)综合类52447549
新疆(本二(单列类外语))理科31426252
文科33430430
新疆(本二)文科415304111
云南(本一)理科5105055
文科5565506
云南(本二)理科400420-
文科450480-
浙江(1段)综合类53949247
各省详细专业录取分数据: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附:云南民族大学简介

云南民族大学是一所培养各民族高级专业人才的综合性大学,是教育部、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与云南省人民政府共建的省属重点大学。学校创建于1951年8月1日,原名云南民族学院,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最早成立的民族高等院校之一,2003年4月更名为云南民族大学,至今已走过70多年历程。

学校现已成为一所学科门类齐全、办学特色鲜明的综合性大学,涵盖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9个学科门类,形成了以民族学、社会学、民族语言文学、东南亚南亚语言文化为优势特色,文理并重、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格局。学校拥有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7个一级学科硕士点,20个专业硕士点和76个本科专业,其中,20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1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有41个专业进入“双万计划”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行列。现有13个省级重点学科和优势特色学科。学校拥有“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示范基地”“全国高校辅导员发展研究中心(云南民族大学)”“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培训研修中心(云南民族大学)”“教育部西部基层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教育部少数民族预科教育培养基地”“国家民委—教育部民族药资源化学重点实验室”。学校现有在校本科生、硕士、博士研究生及留学生等合计约3.4万人,另有继续教育学生3万余人。现有教职工1729人,具有正高级职称216人、副高级职称422人、中级职称577人、初级及以下职称514人,具有博士学位469人,硕士学位924人。学校现有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社会科学领军人才、青年拔尖人才、国家级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等国家级高层次人才13人;入选云南省兴滇人才支持计划94人,享受云南省政府特殊津贴人选、云南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业技术人才、云南省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云南省“四个一批”人才等省级高层次人才61人;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人。

建校七十多年来,学校始终以立足边疆、服务边疆、服务民族团结繁荣发展为己任。云南25个世居少数民族中的第一代学士、硕士、博士、专家、学者、党政管理干部、教育专家、企业家,大多数由学校培养,特别是29个云南民族自治县中的民族干部,大部分毕业于我校。学校开设有藏语、傣语、傈僳语、拉祜语、景颇语、佤语、纳西语、彝语、哈尼语、壮语、苗语、白语等12个民族13个少数民族语种专业,是全国开办少数民族语言专业种类最多的学校。学校已成为中国特别是西南各民族高层次、高素质人才培养的摇篮,研究民族问题和民族关系的重要基地,国家和云南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学校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目标,构建了“六个融合”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体系,大力促进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学校于1999年、2005年、2009年和2019年先后四次被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荣誉,2016年、2023年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单位”称号,是“云南省文明学校”“云南省民族团结示范校”。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