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考生

2024广州新华学院在各省录取分数线「录取最低分是多少」

更新时间:2025-05-15 07:35:24

广州新华学院2024年在各省的招生最低录取分数线已公布,赶考生填报助手通过与省控线对比,得出了批次分差数据,这些数据对于预测2025年该校录取分数线是多少有重要参考价值,欢迎参考!

广州新华学院在各省录取分数线「录取最低分是多少」

2024年广州新华学院录取分数线(2025参考):

一、广州新华学院2024录取分数线

在广东(本省):

广州新华学院2024年在广东省(本科)最低录取分数线:物理类477分、历史类477分。

在外省(市):

1、在新疆(本二)最低录取分数线:物理类269分、历史类325分。

2、在湖南省(本科)最低录取分数线:物理类433分、历史类445分。

3、在山东省(2段)最低录取分数线:441分。

4、在广西省(本科)最低录取分数线:物理类386分、历史类401分。

5、在黑龙江省(本科)最低录取分数线:物理类364分、历史类412分。

二、广州新华学院各省录取分数线一览表2024(官方最新发布)

注:最低分差-表示该院校录取最低分与省控线的分差。分差值越大说明报考人数越多越难录取,分差值越小说明报考人数越少越被容易录取。

省份(批次)招生科目最低分省控线最低分差
安徽(本科)历史类4624620
物理类4664651
重庆(本科)物理类4324275
历史类44142813
福建(本科)历史类4344313
物理类46944920
广东(本科)物理类47744235
历史类47742849
广西(本科)物理类38637115
历史类4014001
贵州(本科)物理类3823802
历史类4434421
海南(本科)综合类51348330
河北(本科)历史类4494490
物理类4524484
河南(本二)理科4003964
文科4304282
黑龙江(本科)物理类3643604
历史类4124102
湖北(本科)历史类4324320
物理类45343716
湖南(本科)物理类43342211
历史类4454387
江西(本科)物理类46044812
历史类47946316
吉林(本科)物理类36834523
历史类39436925
江苏(本科)物理类4704628
历史类4784780
辽宁(本科)物理类39436826
历史类4004000
内蒙古(本二A)理科3633603
文科39438113
宁夏(本二)理科38937118
文科43641917
山东(1段)综合类4464442
山东(2段)综合类441150291
山西(本二C)理科379418-
文科400446-
陕西(本二)理科39537223
文科42139724
四川(本二)理科4664597
文科4584571
新疆(本二)理科2692627
文科32530421
云南(本二)理科4214201
文科4804800
各省详细专业录取分数据: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附:广州新华学院简介

广州新华学院(院校代码:13902)的前身是中山大学新华学院,是举办高校中山大学依据教育部教发〔2003〕8号文的精神,按新机制新模式申办的院校。2021年2月,经教育部批准,学校转设为独立设置的本科层次普通高等学校,并更名为广州新华学院。2021年5月,经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批准,学校获批设立“广东省博士工作站”;经广东省学位委员会批准,学校获批成为“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2022年12月,学校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依托单位。

学校坚持“学术强校,质量立校”,着力建构学术共同体,提高教师、学生的科研水平,以“真学术”助力“高质量”教学水平;主动对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积极探索跨学科、跨领域的科研合作模式,成立了金融研究中心、粤港澳人力资源服务业研究中心、管理会计研究中心、广东现当代文学研究中心、文化产业研究中心、周有光与中国语文现代化学术研究中心、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新华学院站、粤港澳文化研究中心、广东省康复医学与临床转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粤港澳应用数学中心东莞分中心等科研机构;高度重视产学研创发展,已与广东省科学院、北京左耳科技有限公司等签订合作协议。截至目前,学校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近600余项,项目资助经费3000余万元;教职工发表学术论文6000余篇,其中包含中英文高水平学术论文200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近60余部;授权知识产权350余项,完成专利转化转让10余项;2018年获批为广州市知识产权试点学校。学校全体师生积极为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建设发展贡献“新华智慧”。2022年,学校位居“武书连2022中国民办大学综合实力排行榜(221所)”全国第19名、广东省第2名。2023年,学校位居“2023软科中国大学排名”民办高校综合类全国第12名,主榜全国第23名,广东省第3名。

学校以国家、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坚持“三基三严三早”的教学传统和“早、正、严、实”的教学原则,以多学科和交叉学科为特点,采取启发式、互动式等教学模式;推进学分制和主辅修制,探索“互联网+”教改和学分银行建设;不断完善教学过程的信息化管理;在培养人文精神、强调文理医融通、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上,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教学改革上积极探索,融传承和创新为一体,开设教改实验班——“逸仙新华班”,并因独具一格的“优生优培、因材施教”的培养模式获得2019年广东省教育教学成果奖(高等教育类)二等奖,2021年荣选为广东省民办学校品牌建设典型案例。近年来,学校招生形势逐年向好,生源质量不断提高;毕业生就业率逐年提高,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