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考生

中国农业大学录取分数线2024是多少分(2024报考参考)

更新时间:2024-06-20 17:34:46

2024年考多少分能上中国农业大学?今年最低录取分数线是多少?2024届考生可以参考中国农业大学2023年在各省的最低录取分数线,预测指导今年的高考志愿填报!

中国农业大学录取分数线2024是多少分(2024报考参考)

2024年中国农业大学录取分数线(预测):

一:中国农业大学录取分数线2024(省内)

在北京省(本科)最低录取分数预测为:综合类635分。

二、中国农业大学录取分数线2024(其它省市)

1、在安徽省(本一)最低录取分数预测为:理科627分、文科600分。

2、在吉林省(本一A)最低录取分数预测为:理科558分。

3、在福建省(本科)最低录取分数预测为:历史类596分、物理类628分。

4、在湖北省(本科)最低录取分数预测为:历史类592分、物理类631分。

5、在海南省(本科)最低录取分数预测为:综合类724分。

更多省市录取分数线预测,详见赶考生志愿模拟填报助手

三、中国农业大学录取分数线一览表2023(2024年参考)

需注意的是,不同省份和地区的高考录取政策和标准可能会有所不同,具体请访问中国农业大学官方网站或电话咨询学校招生办。

省份院校科目最低分最低位次省控线
安徽(本一)中国农业大学(中外合作)理科59517792482
中国农业大学(中外合作)文科5832492495
安徽(本一)中国农业大学理科6277195482
中国农业大学文科6001207495
北京(本科)中国农业大学综合类6354604448
重庆(本科)中国农业大学历史类5682551407
中国农业大学物理类57412747406
福建(本科)中国农业大学历史类5961869453
中国农业大学物理类6285191431
甘肃(本一)中国农业大学(预科)理科50412147433
甘肃(本一)中国农业大学理科5534433433
中国农业大学文科5391867488
广东(本科)中国农业大学历史类5963919433
中国农业大学物理类63010331439
广西(本一)中国农业大学理科5946175475
广西(本一)中国农业大学(中外合作)文科5743773528
贵州(本一)中国农业大学理科5944855459
海南(本科)中国农业大学综合类724912483
河北(本科)中国农业大学历史类6052251430
中国农业大学物理类58921159439
河南(本一)中国农业大学(较高收费)理科59028881514
中国农业大学(较高收费)文科6073541547
河南(本一)中国农业大学理科62011310514
中国农业大学文科6251528547
黑龙江(本一A)中国农业大学理科5784557408
湖北(本科)中国农业大学历史类5922821426
中国农业大学物理类6317909424
湖南(本科)中国农业大学历史类6031566428
中国农业大学物理类6208280415
江西(本一)中国农业大学(国家专项)理科54931850518
江西(本一)中国农业大学(中外合作)理科58813021518
江西(本一)中国农业大学理科6136144518
吉林(本一A)中国农业大学理科5585619463
江苏(本科)中国农业大学历史类6211604474
中国农业大学物理类6428030448
辽宁(本科)中国农业大学历史类5872012404
中国农业大学物理类58714357360
内蒙古(本一A)中国农业大学(中外合作)理科51810600434
中国农业大学(中外合作)文科5441321468
内蒙古(本一A)中国农业大学理科5703883434
中国农业大学文科5511095468
内蒙古(本一B)中国农业大学(B)理科5476427434
宁夏(本一)中国农业大学理科5132142397
青海(本一)中国农业大学(民族预科班)理科34912852330
青海(本一)中国农业大学理科4592541330
山东(1段)中国农业大学综合类59130658443
山东(2段)中国农业大学综合类60918801150
山西(本一A)中国农业大学理科5955441480
中国农业大学文科5601010490
山西(本一A1)中国农业大学(A1)理科54317615480
中国农业大学(A1)文科5045439490
陕西(本一)中国农业大学理科5838148443
中国农业大学文科594981489
上海(本科)中国农业大学综合类5654750405
四川(本一)中国农业大学(中外合作)理科59823215520
中国农业大学(中外合作)文科5803348527
四川(本一)中国农业大学理科62810487520
中国农业大学文科5911884527
天津(本科A)中国农业大学综合类6424639472
新疆(本一)中国农业大学理科5442455396
中国农业大学文科538826458
新疆(本一(单列类外语))中国农业大学理科4141945396
云南(本一)中国农业大学(预科)理科57810088485
云南(本一)中国农业大学理科6045077485
浙江(1段)中国农业大学综合类65311228488
数据来源于赶考生: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附:中国农业大学简介

中国农业大学作为教育部直属高校,是我国现代农业高等教育的起源地,其历史起自于1905年成立的京师大学堂农科大学。1949年9月,由北京大学农学院、清华大学农学院和华北大学农学院合并为北京农业大学。1952年10月,北京农业大学农业机械系与中央农业部机耕化农业专科学校、华北农业机械专科学校、平原省农学院合并成立北京农业机械化学院,1985年10月更名为北京农业工程大学。1995年9月,北京农业大学与北京农业工程大学合并成立中国农业大学,江泽民同志亲自题写校名。现任党委书记姜沛民,校长孙其信。

历经百年的世纪风雨,中国农业大学已经发展成为一所以农学、生命科学、农业工程和食品科学为特色和优势的研究型大学,形成了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的农业与生命科学、资源与环境科学、信息与计算机科学、农业工程与自动化科学、经济管理与社会科学等学科群。学校是全国首批20个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之一,通过自主审核增设了“营养与健康”“土地科学与技术”交叉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农林高校首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博士学位授权点。学校共设有18个学院、1个实体教学单位和1个直属系,涉及农学、工学、理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文学等7大学科门类;设有本科生院、研究生院、继续教育学院和体育教学部。在第四轮一级学科水平评估中,6个一级学科获评A+,获评A+的学科数量在全国高校中排名第六位;学校现有11个国家级科研平台,包括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2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级研发中心,1个国家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3个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108个省部级科研平台,包括3个示范型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省部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95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研究中心/基地,9个部级野外科学观测实验站。

中国农业大学坚持“德才兼备、全面发展、通专平衡、追求卓越”的人才培养理念,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宽厚的人文与自然科学基础、扎实的专业知识与实践技能、富有创新精神与能力、厚植“三农”情怀的拔尖创新人才和行业领军人才。在教育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的支持下,学校牵头成立全国新农科建设中心、高等教育学会高等农林教育分会,引领推动高等农林教育改革与创新。学校大力推进专业认证工作,牵头制定普通高等学校农林类专业认证标准,成为农科专业认证标准的制定者。农学专业率先通过国家农科专业(第三级)认证;植物保护、园艺两个专业率先通过中俄联合认证;农业水利工程、水利水电工程、车辆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六个专业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学校拥有3名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高层次人才支持计划”)教学名师、2名国家级教学名师和46名北京市教学名师,5个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0个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和3个北京高校优秀本科育人团队。积极推进一流本科专业建设,23个专业入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1个专业入选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个专业入选北京市重点建设一流专业。此外,拥有14个教育部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10个北京市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0个专业入选“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是获批专业数最多的学校。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生物科学、生物育种科学获批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简称“强基计划”)。学校生物科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入选首批国家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拥有生物学、化学2个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1个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和2个国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学校不断深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建成了23门国家精品课程、15门精品资源共享课、2门精品视频公开课、23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4门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8门北京市高校课程思政示范课程、25门北京市精品课程和15门北京高校优质本科课程。122项教材入选国家级“十一五”规划教材、17项教材入选国家级“十二五”规划教材;获全国优秀教材一等奖3项、二等奖1项,全国教材建设先进个人1项、先进集体1项,北京高校优质本科教材15项。强化实验室、实习基地建设,拥有3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3个国家级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和6个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通过强化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构建了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为开展高水平的研究性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活跃。近五年来,在各类创新项目支持下,本科生以第一作者发表国内外高水平论文338篇,参与申请获批专利127项、软件著作权102项,获得省部级以上学科竞赛奖励3965项。30多支学生创业团队获得北京市优秀大学生创业团队。学校获评教育部“2018年度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研究生教育的重要指示精神,推进学校“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12358行动方案”,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2021年,研究生招生规模创历史新高,录取硕士研究生招生3419人,博士研究生1070人。优化课程体系建设,截至2021年12月,累计建有混合课程、全英文课程、案例课程、课程思政、前沿交叉课程等特色课程共435门。专业学位研究生全部实现专项制招生和培养,2021年全校共设置11个大类、58个专项,“实践-理论-实践”的三段式培养模式积极推进。强化实践基地建设,建有国家级基地2个、校院基地共330个、重点建设校级优秀基地10个、研究生公共教学开放实验平台重点建设项目5个。推进专业学位双导师制,聘请兼职第二导师1141人。强化案例教学,20个案例入选中国专业学位案例库。科教融合、产教结合的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成效显著,我校研究生教育成果获“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项,获“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研究生教育成果奖”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获“全国农业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教学成果奖”13项。研究生在各类竞赛中斩获佳绩:国家级特等奖2项、一等奖8项、二等件15项、三等奖7项;省部级特等奖5项、一等奖32项、二等奖44项、三等奖16项。进一步完善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质量保障体系,促进学位论文的质量不断提高。学校总计有23篇博士学位论文入选“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在全国高校中位居前列。开设“学位+”项目、研究生自主创新研究基金项目,组织好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乡村振兴科技强农+创新大赛,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搭建平台。学校已培养了13万余名合格的毕业生,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2021年,学校本科毕业生2811人,硕士毕业生1945人,博士毕业生810人。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